什么是胆管癌
胆管癌是指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分为肝内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和远端胆管癌三类。胆管癌可能与胆管结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吸虫感染、先天性胆管囊肿等因素有关,早期症状隐匿,进展后可出现黄疸、皮肤瘙痒、腹痛、体重下降等表现。
1、发病原因
胆管结石长期刺激胆管黏膜可能导致上皮异常增生。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的胆管壁纤维化增厚,慢性炎症可能诱发癌变。华支睾吸虫或肝吸虫感染会引发胆管慢性炎症,寄生虫代谢产物具有致癌性。先天性胆管囊肿患者因胆汁淤积和反复感染,癌变概率显著增高。部分病例存在KRAS、TP53等基因突变。
2、病理类型
肝内胆管癌发生在肝内二级以上胆管分支,约占10-20%,影像学表现为肝内占位性病变。肝门部胆管癌位于左右肝管汇合处,占比超过50%,易导致肝内胆管扩张。远端胆管癌发生在胆总管下段,约占20-30%,常引起胆总管全程扩张。组织学上以腺癌为主,少数为鳞状细胞癌或黏液癌。
3、临床表现
无痛性进行性黄疸是肝门部及远端胆管癌的典型症状,因胆管梗阻导致胆红素升高。皮肤瘙痒与胆汁酸盐沉积刺激神经末梢有关。右上腹隐痛可能由肿瘤浸润或胆管扩张引起。晚期患者可出现陶土样便、尿色加深、食欲减退、消瘦等全身症状。部分肝内胆管癌早期仅表现为碱性磷酸酶升高。
4、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可发现胆管扩张或肝内占位,是首选筛查手段。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能清晰显示肿瘤位置与胆管受累范围。增强CT有助于评估血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兼具诊断和治疗功能,可获取组织病理标本。肿瘤标志物CA19-9升高对诊断有提示作用,但缺乏特异性。
5、治疗原则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方式,根据肿瘤位置采用肝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胆管切除术。不可切除病例可通过胆管支架置入缓解梗阻性黄疸。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是标准化疗方案,靶向治疗药物如培米替尼适用于FGFR2融合突变患者。放疗多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或姑息性治疗。肝移植仅适用于严格筛选的早期肝门部胆管癌。
胆管癌患者应保持高蛋白、高热量饮食,适量补充中链甘油三酯以改善脂肪吸收障碍。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胆汁淤积,可选用鱼肉、鸡胸肉等优质蛋白。术后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复查。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大便颜色变浅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保持适度活动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疲劳。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胆管癌怎么引起的
- 2 什么是胆管癌
- 3 如何区分肝门胆管癌和胆管癌
- 4 胆管癌是如何引起的
- 5 胆管癌是怎么引起的
- 6 胆管癌的形成有哪些呢?
- 7 胆管癌的病因有哪些
- 8 胆管癌分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