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是怎么引起的
丹毒可能由链球菌感染、皮肤损伤、足癣、淋巴循环障碍、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丹毒可通过抗生素治疗、局部护理、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增强免疫力等方式治疗。
1、链球菌感染
丹毒通常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这类细菌可通过皮肤微小破损侵入真皮层及淋巴管。感染后局部会出现边界清晰的鲜红色斑块,伴随灼热感和压痛。患者可能出现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青霉素V钾片、头孢氨苄胶囊、阿奇霉素分散片等抗生素,同时保持患处清洁干燥。
2、皮肤损伤
皮肤出现擦伤、割伤、昆虫叮咬等破损时,细菌容易通过伤口入侵引发感染。常见于下肢和面部,初期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随后可能扩散呈地图样红斑。需及时消毒处理伤口,避免抓挠。若已形成溃疡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配合红光照射促进愈合。
3、足癣
足癣患者趾间皮肤浸渍糜烂时,真菌感染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功能,继发细菌感染导致丹毒。典型表现为足背或小腿突发红肿,与正常皮肤分界明显。需同步治疗足癣,使用联苯苄唑乳膏控制真菌感染,并穿透气鞋袜保持足部干燥。
4、淋巴循环障碍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或丝虫病患者下肢淋巴回流受阻时,局部免疫功能下降易诱发复发性丹毒。特征为同一部位反复出现片状红肿,可能伴随皮肤增厚。急性期需卧床抬高患肢,慢性期可穿弹力袜配合低频脉冲治疗改善循环。
5、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或HIV感染者因免疫功能受损,更易发生严重丹毒。皮损进展迅速且易出现水疱、坏死,可能并发败血症。除静脉注射抗生素外,需控制基础疾病,补充维生素C片等增强抵抗力,必要时输注丙种球蛋白。
丹毒患者应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皮损部位。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如鸡蛋羹、清蒸鱼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恢复期可进行踝泵运动促进淋巴回流,但需避免剧烈活动。出现高热不退、水疱破溃等情况需立即复诊,糖尿病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丹毒
- 2 什么是丹毒怎么引起的
- 3 丹毒是怎么引起的
- 4 丹毒什么引起的
- 5 类丹毒和丹毒的区别
- 6 丹毒是怎样造成的
- 7 什么是丹毒得了丹毒怎么办
- 8 类丹毒与丹毒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