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艾滋病怎么办
艾滋病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机会性感染预防、心理干预、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艾滋病通常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及母婴垂直传播。
1、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控制HIV复制的核心手段,常用药物包括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拉米夫定片、多替拉韦钠片等。这些药物能抑制病毒逆转录酶或整合酶活性,需严格遵医嘱联合用药以延缓耐药性。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中断服药。
2、免疫调节治疗
HIV会持续破坏免疫系统,可配合使用胸腺肽肠溶胶囊、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等免疫调节剂。这类药物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低下状态,减少机会性感染风险。但需注意可能出现发热或过敏反应,用药期间应避免接种活疫苗。
3、机会性感染预防
当CD4+T细胞低于200个/μL时,需预防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等机会性感染。常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片预防肺部感染,氟康唑胶囊预防真菌感染。若出现持续发热或体重骤降,需警惕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感染,应及时进行痰培养检测。
4、心理干预
确诊后易出现抑郁或焦虑症状,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改善心理状态。加入艾滋病患者互助组织有助于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必要时可短期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等抗抑郁药物。家属应避免歧视态度,共同参与心理疏导。
5、营养支持
患者常伴随营养不良,需保证每日90-100克优质蛋白摄入,优先选择鱼肉、鸡蛋白等易消化来源。维生素A和锌缺乏可能加重黏膜损伤,可适量补充复合维生素片。腹泻期间应选用低渣饮食,避免生冷刺激食物。
艾滋病患者需终身规范服药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进行散步或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吸烟饮酒以减少肝脏代谢负担,注意口腔及会阴部清洁。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血脂指标,出现皮疹或消化道症状需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烹饪食物应彻底加热,避免食用生鱼片等高风险食品。
相关推荐
02:47
02:50
02:41
02:19
02: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