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黄疸肝炎传染吗

57101次浏览

黄疸肝炎是目前社会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类疾病,患者如果是病毒性的肝炎,就会引起一定的传染性,而且还会伴随着很多的并发症,比如会有乏力、恶心、呕吐的现象,而如果是轻微的症状,不属于病毒性,那么这类症状的传染性不是很大,需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治疗。

黄疸肝炎是比较严重的,早期发现应该及时进行治疗,该疾病也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状,但是很多人对于黄疸肝炎,是否具有传染性不太了解,那么黄疸肝炎这种病症,究竟传不传染呢?
  黄疸型肝炎,如果是由病毒性肝炎所引起,就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为病毒使得体内的肝细胞遭到破坏,组织结构也会出现破坏的现象,血管也会变窄,最终会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引起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位发黄。
  这类病毒性症状,还是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这时候患者的体内血液,或者其他溢出物,都会含有大量的肝炎病毒,具有一定传染性,一定要特别注意,遇到这类症状,应该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尽快恢复健康。
  黄疸型肝炎如果是病毒性,不仅会产生一定的传染性,还会造成一些并发症状,主要就会产生乏力、腹部不适,还会有疼痛的感觉,应该特别注意,及时的进行治疗。
  黄疸肝炎如果比较轻微,且不是病毒性感染,一般不会产生传染性,可以通过治疗就能缓解,或者慢慢的痊愈,必须及时治疗,防止病情的恶化和转变,才能让身体逐渐恢复健康。
  黄疸肝炎也可能是急性肝炎引起,最严重的时候,会导致肝细胞破裂,导致胆汁分泌下降,也会导致血液中的胆红素升高,会出现严重的黄疸现象,对皮肤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皮肤出现瘙痒的情况;同时也会对肝脏产生一定的危害,需要特别注意,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
  黄疸肝炎这种类型的肝炎患者,发病比较急,传染性大小需要根据疾病的类型,以及受感染的菌种来决定,患者一般会出现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极度乏力等症状,务必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相关推荐

01:40
黄疸型肝炎传染吗
黄疸型肝炎要看其原因。临床上有很多因素会导致黄疸型肝炎,有传染性因素,也有不传染因素。传染的因素常见的有乙肝、丙肝等传染性疾病,可能会导致黄疸、胆红素升高、周身皮肤黄染、眼睛发黄,是具有传染性的,要及时到医院救治,及时治疗。其他因素,如药物性的因素或一些胆汁代谢性异常的疾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不具有传染性的。部分新生儿因为溶血系统未完全发育完善会出现黄疸型的肝炎,也是不传染的。所以,黄疸型肝炎传不传染需要具体判断一下。
什么是急性黄疸肝炎
急性黄疸肝炎属于病毒性肝炎,具有发病迅速的特征,可导致转氨酶升高和尿胆红素阳性。患上该病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乙型肝炎病毒一类病毒感染,或者是结石疾病、酒精中毒性肝炎等原发病所致。患者可出现疲乏无力和发烧发热等全身症状,还会出现明显黄疸反应。
甲型肝炎的危害
甲肝是最为常见和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病毒性肝炎,其给肝脏造成的损伤以及可能造成的暴发流行,危害还是很大的。由于甲肝是一种粪口途径传染性疾病,因此很容易引起爆发感染。感染甲肝后就要进行隔离治疗,一般需要两到三周的隔离,完全康复需半年以上。因此甲肝不仅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危害,而且还会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如果在妊娠期患有甲肝,在早孕期会导致流产,晚孕的时候感染还可能会造成早产,甚至还会出现大出血。如果在妊娠后期感染甲肝病情严重时会造成胎儿死亡。感染甲型病毒肝炎后会,病人出现发热恶寒、严重疲劳、黄疸、厌食厌油、恶心呕吐等,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所以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该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平时在生活上要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科学接种注射甲肝疫苗也是非常有效的预防手段。
语音时长 01:32

2020-03-17

65643次收听

黄疸型肝炎怎么办
黄疸型肝炎可以一般治疗:饮食上保证热量、优质蛋白、维生素的摄入,控制食盐的摄入,避免烟酒辛辣刺激,适当饮水,注意休息,然后是病因学治疗:根据引起黄疸型肝炎的不同病因,采用相应治疗手段,第三个是退黄治疗,使用改善黄疸的药物来治疗胆汁淤积,促进黄疸的消退。黄疸性肝炎是由于感染了肝炎病毒、使用药物或者其导致肝损害的病理因素,使肝细胞遭到破坏、肝组织被破坏重构,胆小管阻塞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增高,引起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发黄的症状,同时伴随有全身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尤其厌恶油腻食物,上腹部堵胀满闷,尿液颜色加深、大便较稀或便秘。出现皮肤或巩膜发黄时,应鉴别黄疸的类型,判断是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然后再检查肝功能、血脂、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等。
语音时长 01:31

2020-03-17

56435次收听

黄疸肝炎能治好吗
黄疸肝炎能治好。黄疸型肝炎需要在病情的早期,明确病因,积极的进行治疗和调理,绝大部分的黄疸型肝炎都是可以治好。从黄疸型肝炎的病因来看,很多导致肝细胞损伤的因素都可以导致黄疸型肝炎的出现。黄疸型肝炎最常见的病因有肝炎病毒感染,还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炎等。因此,首先要通过病史和查体检验来分析病因,有针对性地加以干预,同时加强护肝降酶治疗,促进肝功能的改善,在治疗过程中密切检测生化指标。病人要注意自觉戒酒,尽可能戒烟。合理科学地安排饮食,注意营养全面的同时,适当多吃绿色蔬菜和水果,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注意适当锻炼,避免长期熬夜,是可以帮助肝炎的治疗和康复的。
语音时长 01:33

2020-03-17

57695次收听

急性黄疸型肝炎怎么办
急性黄疸肝炎的治疗方法首先要注意休息,症状较重的选择卧床休息。饮食上注意清淡、富含营养、易消化吸收,保证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如果因恶心呕吐而影响进食、热量不足的可输液补充营养。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治疗干预措施,改善肝功能的持续伤害。比如停止使用损肝药物,避免化学性和有害性物质的接触,避免饮酒,如果是慢性病毒性肝炎诱发的急性黄疸型肝炎,还可以进行有针对的规范抗病毒治疗等。出现急性黄疸一般提示肝脏损伤加重,建议住院进行有效护肝退黄疸治疗,联合其他保肝抗炎药物,促进黄疸消退,尽早康复。
语音时长 01:33

2020-03-17

61853次收听

急性黄疸肝炎能治好吗
急性黄疸肝炎能治好。急性黄疸型肝炎涵盖的范围比较广,生活中常因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引起。急性或者持续性的肝脏损伤会引起胆红素增高导致黄疸,都可以发生急性黄疸型肝炎。如果是甲肝和戊肝引起的急性黄疸型肝炎,这个是可以完全治疗痊愈的,一般治疗两周到三周就可以根治。以甲肝为例,甲型肝炎是由于感染甲肝病毒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大多数轻度到中度的患者经过有效保肝退黄治疗,能在1~3个月内完全恢复。如果是急性乙型或者丙型黄疸型肝炎,可能转为慢性乙肝,需要根据病情需要抗病毒治疗。少数比较重的黄疸型肝炎,可出现急性肝脏衰竭而发生死亡。
语音时长 01:32

2020-03-17

60045次收听

什么是黄疸性肝炎
当肝脏损害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出现胆汁分泌、转运和排泄过程中功能下降,胆红素超过正常值两倍,这时就会出现黄疸性肝炎。黄疸性的症状有乏力、胃脘不适、皮肤发黄和小便变黄等。而黄疸性肝炎的治疗需先去除诱因,再保肝退黄治疗。
黄疸性肝炎该怎么治疗
黄疸型肝炎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肝脏疾病,其中黄疸是其主要症状,通常与肝功能异常有关。黄疸型肝炎可以通过休息、药物治疗、导流减压、营养支持、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具体分析如下:
黄疸肝炎初期症状
黄疸肝炎初期可能会有腹痛、腹胀、怕冷等情况,另外有些人,会有呼吸道不舒服的情况发生,小便颜色也可能会变得深一些,当然皮肤的颜色也会逐渐变黄,还有些人会有皮肤瘙痒的情况出现。黄疸性肝炎这种病,我们大家务必要引起重视才行。
黄疸型肝炎能治好吗
有些人群在肝脏受到炎症或者病毒感染时,往往会伴随有皮肤和眼珠颜色发黄的症状,这就可能是患上了黄疸型肝炎,而这种疾病的病情一般比较严重,所以被诊断的患者就十分担心会难以治愈。那么患上黄疸型肝炎能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