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后小腹伴有下坠感的疼痛
月经后小腹伴有下坠感的疼痛可能与盆腔充血、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1、盆腔充血
月经期盆腔血管扩张可能导致经后持续充血,表现为小腹坠胀感。可通过热敷下腹部、避免剧烈运动缓解,通常1-3天自行消退。若伴随发热或出血需就医。
2、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组织在经期出血刺激盆腔,常引发经后持续性疼痛。可能伴随性交痛、排便痛,可通过超声检查确诊。医生可能建议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屈螺酮炔雌醇片等药物控制症状。
3、盆腔炎
细菌感染引起的盆腔炎症会导致下腹坠痛、异常分泌物。可能与衣原体感染、淋球菌感染有关,需抗生素治疗如盐酸多西环素片、甲硝唑片等。延误治疗可能造成输卵管粘连。
4、子宫肌瘤
肌瘤压迫子宫或变性时可引起经后坠痛,可能伴随经量增多。超声可明确肌瘤位置大小,较小肌瘤可用米非司酮片控制生长,较大者需子宫肌瘤剔除术。
5、卵巢囊肿
黄体囊肿或病理性囊肿扭转破裂时会出现突发性下坠痛,可能伴随恶心呕吐。需急诊超声检查,较小囊肿可用桂枝茯苓胶囊保守治疗,较大囊肿需腹腔镜手术。
日常应注意经期卫生,避免盆浴和性生活,穿着宽松衣物减轻腹部压迫。保持适度运动如瑜伽促进盆腔血液循环,饮食上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亚麻籽等食物帮助抗炎。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加重,须立即就诊妇科排查器质性疾病,不可自行长期服用止痛药掩盖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