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是什么
丹毒是一种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常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1、病因与感染途径
丹毒多因皮肤屏障受损后细菌侵入所致。常见诱因包括足癣、皮肤外伤、手术伤口或昆虫叮咬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通过微小创口进入真皮层淋巴管,引发局部炎症反应。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及下肢循环障碍患者更易发病。
2、典型临床表现
病变区域呈现边界清晰的鲜红色斑块,表面紧绷发亮,伴有明显压痛。下肢为好发部位,面部也可发生。急性期可见局部皮温升高、水肿,近端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寒战、头痛等,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
3、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特征性临床表现即可初步诊断。需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等鉴别。接触性皮炎有过敏原接触史且瘙痒明显;蜂窝织炎病变边界模糊,常伴化脓。严重病例需行血培养或组织活检排除坏死性筋膜炎等深部感染。
4、药物治疗方案
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注射用青霉素钠。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肠溶片或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重症患者需静脉给药,疗程一般10-14天。局部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辅助治疗。
5、并发症与预防
反复发作可能导致淋巴管阻塞形成象皮肿。急性期应严格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保持皮肤清洁完整,及时治疗足癣等感染灶。控制血糖、改善下肢循环可降低复发风险。发作期间需隔离患者用品,避免交叉感染。
丹毒患者应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每日用温水清洁患处后保持干燥。恢复期可进行适度下肢抬高运动促进淋巴回流。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豆制品等,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出现持续高热或皮损扩散时须立即复诊,避免自行调整用药剂量。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丹毒
- 2 丹毒是怎么引起的
- 3 丹毒什么引起的
- 4 什么是丹毒怎么引起的
- 5 什么是丹毒得了丹毒怎么办
- 6 类丹毒与丹毒的区别
- 7 类丹毒和丹毒的区别
- 8 丹毒是怎样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