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有什么后遗症
胆囊切除后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胆汁反流性胃炎、胆管损伤、术后感染、胆总管结石风险增加等情况。多数患者术后可正常生活,但需注意饮食调整和定期随访。
1、消化不良
胆囊缺失导致胆汁持续缓慢排入肠道,高脂饮食后可能出现腹胀、腹泻等脂肪消化吸收不良症状。典型表现为进食油腻食物后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呈油脂状。建议术后初期采用低脂饮食,逐步增加脂肪摄入量。
2、胆汁反流性胃炎
失去胆囊储存功能后,胆汁持续流入十二指肠可能反流至胃部,损伤胃黏膜屏障。患者常出现上腹灼痛、口苦等症状,胃镜检查可见胆汁染色。需避免空腹时间过长,必要时服用铝碳酸镁等胃黏膜保护剂。
3、胆管损伤
手术中可能意外损伤肝外胆管,导致胆汁漏或胆管狭窄。表现为术后持续腹痛、黄疸或发热,需通过MRCP等检查确诊。严重者需行胆管修复手术或放置胆管支架,术中胆道造影可降低该并发症概率。
4、术后感染
包括切口感染和腹腔感染,与术中污染、患者免疫力低下有关。典型表现为发热、切口红肿渗液,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需规范使用抗生素,严重腹腔感染可能需穿刺引流。糖尿病患者更需加强术前血糖控制。
5、胆总管结石风险
胆囊切除后胆汁成分改变,胆固醇饱和度增高可能诱发胆总管结石。表现为胆绞痛、黄疸或胰腺炎,超声检查可见胆管扩张。建议术后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发现结石可考虑ERCP取石治疗。
术后应遵循渐进式饮食原则,初期选择低脂高蛋白食物,6周后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规律进食可刺激胆汁规律排放,避免暴饮暴食。建议每年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腹部超声随访,出现持续腹痛、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适当补充脂溶性维生素,保持适度运动有助于术后恢复。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