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佝偻病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佝偻病可能由维生素D缺乏、钙摄入不足、早产或低出生体重、遗传代谢异常、肝胆疾病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颅骨软化、方颅、肋骨串珠、夜间哭闹、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新生儿佝偻病可通过补充维生素D、增加钙摄入、日光照射、药物治疗、定期监测等方式干预。
1、维生素D缺乏
母亲孕期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日照不足可能导致胎儿储备不足。新生儿出生后未及时补充维生素D会影响钙磷代谢,导致骨骼矿化障碍。表现为囟门增大闭合延迟、手足搐搦等。需遵医嘱使用维生素D滴剂或注射剂,同时鼓励母乳喂养的母亲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2、钙摄入不足
母乳中钙含量相对较低且吸收率受限制,配方奶喂养比例不当可能造成钙磷比例失衡。长期钙缺乏会使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加重骨骼脱矿。可表现为肌肉无力、抽搐发作。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钙颗粒或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哺乳期母亲应适当增加奶制品摄入。
3、早产或低出生体重
早产儿骨骼矿化关键期在宫内未完成,且肠道吸收功能不成熟。低体重儿维生素D和钙储备量不足,出生后追赶性生长时需求激增。这类患儿更易出现肋骨凹陷、下肢弯曲。需在新生儿科监测血钙磷水平,必要时使用维生素AD胶丸配合钙剂治疗。
4、遗传代谢异常
家族性低磷血症佝偻病等遗传疾病会导致肾小管磷重吸收障碍,X连锁显性遗传多见。患儿除典型骨骼畸形外,常伴牙齿发育异常和身材矮小。确诊需进行基因检测,治疗需终身服用中性磷酸盐溶液及活性维生素D制剂。
5、肝胆疾病
胆道闭锁或婴儿肝炎综合征会影响维生素D的羟化过程,导致活性维生素D3合成不足。这类患儿往往伴有黄疸、肝肿大等体征。需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使用骨化三醇胶丸等活性维生素D制剂,并定期复查肝功能与骨骼X线。
家长应保证新生儿每日获得400IU维生素D补充,纯母乳喂养儿需持续补充至2岁。选择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让婴儿接受温和日光浴,每次不超过15分钟。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监测头围、胸围等生长指标。若发现运动发育落后或骨骼畸形倾向,应及时到儿科内分泌专科就诊评估。哺乳期母亲需保持均衡饮食,每日摄入不少于1000mg钙质。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新生儿佝偻病是怎样造成的
- 2 新生儿佝偻病什么引起的
- 3 新生儿佝偻病可以治愈吗
- 4 如何预防新生儿佝偻病
- 5 新生儿佝偻病的症状有哪些
- 6 新生儿佝偻病的症状是怎样的
- 7 新生儿佝偻病能治愈吗
- 8 新生儿佝偻病初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