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怎么引起的
小儿麻痹通常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可能损伤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无力或瘫痪。发病原因主要有病毒直接感染、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卫生条件差、未接种疫苗、接触感染者分泌物等。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和康复训练。
1、病毒直接感染
脊髓灰质炎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消化道,在肠道内繁殖后侵入神经系统。病毒偏好攻击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可能造成永久性肌力减退。感染初期可能出现发热、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肢体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确诊需结合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测,急性期可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
2、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
5岁以下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易感性较高。病毒可突破血脑屏障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破坏控制肌肉运动的神经细胞。患儿可能出现腱反射消失、肌肉萎缩等症状,严重时影响呼吸肌功能。预防关键在于按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我国现行免疫程序要求在2、3、4月龄各接种1剂次灭活疫苗。
3、卫生条件差
生活环境存在粪便污染时,病毒可通过手口接触传播。病毒在体外可存活较长时间,共用餐具或玩具可能成为传播媒介。改善供水和厕所设施能有效阻断传播链,处理患儿排泄物时需做好消毒防护。流行期间应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
4、未接种疫苗
疫苗覆盖率不足是导致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口服减毒活疫苗能诱导肠道局部免疫,但极少数可能引起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目前我国采用灭活疫苗替代策略,如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注射剂可安全用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家长应完整记录接种史,漏种者需及时补种。
5、接触感染者分泌物
病毒可通过患者鼻咽分泌物在密切接触者间传播,潜伏期通常3-21天。护理患儿时应佩戴口罩,避免直接接触口腔和鼻腔分泌物。恢复期患者粪便仍可能排毒数周,需持续做好环境消毒。对确诊病例应实施隔离措施,密切接触者需医学观察20天。
预防小儿麻痹最有效的方法是按时全程接种疫苗。家长应确保儿童完成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流行地区可考虑补充应急接种。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饮用生水,水果蔬菜要彻底清洗。对已出现肌力下降的患儿,应在急性期过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和矫形器使用,定期评估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出现发热、肢体疼痛等前驱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排查。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小儿麻痹症是如何引起的
- 2 小儿麻痹症呢怎么得的
- 3 小儿麻痹症是如何造成的
- 4 什么是小儿麻痹症
- 5 小儿麻痹症由什么引起
- 6 小儿麻痹症是怎么引起的?
- 7 小儿麻痹症是怎么来的
- 8 小儿麻痹症是怎样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