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迁延性肾小球肾炎是怎么回事
小儿迁延性肾小球肾炎可能由感染、免疫异常、遗传因素、药物损伤、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免疫调节、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定期随访等方式干预。
1、感染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常见诱因,如链球菌感染后可能导致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患儿可能出现血尿、蛋白尿伴发热。治疗需针对病原体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同时监测尿常规变化。
2、免疫异常
自身免疫反应过度激活会攻击肾小球基底膜,与IgA肾病等疾病相关。典型表现为反复肉眼血尿,可能伴随水肿。需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片,并定期检测免疫功能指标。
3、遗传因素
Alport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可导致肾小球基底膜结构异常。早期表现为镜下血尿,随年龄增长可能出现听力异常。基因检测可确诊,需限制剧烈运动并预防呼吸道感染。
4、药物损伤
非甾体抗炎药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能损伤肾小球滤过功能。常见非少尿型肾功能异常,须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采用血液净化治疗。
5、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或胱氨酸尿症等代谢紊乱可继发肾小球病变。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伴生长发育迟缓。需控制原发病,采用低蛋白饮食,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
家长需定期监测患儿血压、尿量和尿常规变化,保证每日饮水量,限制高盐高蛋白饮食。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若出现眼睑浮肿或尿量骤减应立即就医,长期随访中需每3-6个月复查肾功能和肾脏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