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长期泵血功能下降,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由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基础疾病引起,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
1、病因机制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冠心病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是常见病因,长期高血压会增加心脏后负荷,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可直接损害心肌结构。其他如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可能诱发心力衰竭。这些病理改变最终导致心肌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
2、典型症状
早期表现为活动后气促、易疲劳,夜间需垫高枕头入睡。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端坐呼吸、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等左心衰竭症状,或下肢水肿、肝淤血等右心衰竭表现。终末期患者可能出现全身水肿、恶病质等表现。
3、诊断方法
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血液检查包括B型利钠肽检测。心电图、胸部X线、冠脉造影等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准。
4、治疗原则
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和症状控制。常用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片等。严重病例可能需要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或心脏移植。所有治疗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5、日常管理
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称重监测体液潴留。适度有氧运动如步行可改善心肺功能,但需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定期随访调整用药方案,出现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计划,包括低盐低脂饮食、规律服药、适度运动和心理调适。家属应学会识别急性加重的预警信号,如体重突然增加、呼吸困难加重等。保持良好作息,避免感染等诱发因素,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 1 慢性心力衰竭严重吗
- 2 什么是慢性心力衰竭
- 3 慢性心力衰竭是怎么产生的
- 4 慢性心力衰竭是怎样引起的
- 5 慢性心力衰竭是什么
- 6 慢性心力衰竭可以治吗
- 7 慢性心力衰竭可以恢复吗
- 8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