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慢性心力衰竭怎么诊断

55557次浏览

想诊断慢性心力衰竭,首先需看症状表现,包括左心衰的症状和右心衰的症状。左心衰症状以呼吸困难为主,右心衰症状以浮肿为主。诊断慢性心力衰竭还需做临床检查,比较常见的检查方法就是心电图检查、心脏彩超检查、超声心电图检查以及血生化检查。

心力衰竭通常都是跟在有心脏病病史的人群当中,其主要的症状表现就是呼吸困难、身体乏力以及体液潴留。不过心力衰竭也是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难度比较大,需要及时对病情进行诊断,以便尽早治疗。那么慢性心力衰竭怎么诊断?
  一、慢性心力衰竭可通过症状表现诊断
  1、左心衰的症状
  如果说左心发生了慢性心力衰竭,往往会有肺部淤血,这个时候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有时也可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是慢性左心衰最为重要的症状表现。
  2、右心衰的症状
  如果是又新发生了慢性心力衰竭,其主要的症状表现就是浮肿,其中双下肢的浮肿表现最为明显。这个时候患者的肝脏也会变大,还会有肚子胀的现象,食欲明显下降。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浮肿的现象,通常都是从下往上发展,最后脸部以及眼睑部位都会出现浮肿。
  二、慢性心力衰竭可通过做临床检查诊断
  1、心电图检查
  想诊断慢性心力衰竭,首先需做心电图检查。通过心电图检查的结果可以发现是否有缺血性改变以及是否出现心律失常,这对于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来说有着比较大的帮助。
  2、心脏彩超检查
  诊断慢性心力衰竭需做心脏彩超检查。通过心脏彩超检查可观察到各个心腔的大小,也可以观察是否有心房心室扩大的现象以及是否有瓣膜关闭不全或者狭窄的症状。
  3、超声心动图检查
  超声心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慢性心力衰竭。通过做超声心电图检查能够对心包、心肌以及瓣膜疾病进行有效诊断,同时也可区别舒张功能不全和收缩功能不全。
  4、血生化检查
  血生化检查也是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比较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做血生化检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是否影响了肝功能肾功能,以及是否引起了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相关推荐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症状
慢性心力衰竭会因为一些诱因,比如说严重的感染、缺血、高血压、心肌炎、甲亢、大量的酗酒以及药物的作用会导致急性期的加重。如果出现了急性题加重,会有明显的原有的症状的加重,比方说左心衰、有呼吸困难,如果到了急性期就会出现劳力性的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不能平卧、甚至很快的出现急性的肺水肿、心源性休克这种情况,而且如果是右心衰会感觉浮肿的明显的加重,少尿甚至出现肾功能衰节情况都是有可能出现的。
语音时长 01:14

2021-01-15

86071次收听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吃什么
慢性心力衰竭发生了急性加重这时候病人应该非常难受,什么东西也吃不了,如果发生了急性加重一定要马上的抢救治疗,这样才能改善病人症状,挽救病人的生命。发生急性加重首先需要给病人吸氧,就是心电监护,监测他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然后给予镇静治疗,这样才能避免患者烦躁不安,一般可以使用吗啡等镇静药物。如果患者心脏收缩乏力,心率快,可以给予强心治疗,可以一般使用静脉的西地兰,可以达到快速的强心治疗。然后还可以给予利尿治疗,尤其是静脉的呋塞米或者托拉塞米等快速的利尿,这样能减轻心脏的负担。如果患者的血压偏高的话,可以使用静脉的药物来扩张血管治疗,比方说以舒肌、硝普钠等等这样能改善病人心衰的症状。如果合并有肺部感染等炎症的话还需要使用抗感染的治疗。
语音时长 01:50

2021-01-15

84286次收听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
慢性心衰的药物治疗目标不仅是为了改善病人的症状,同时还要提高其生活质量,还要针对心肌的重构机制,为了防止心室重构的发展,降低住院率及其死亡率。一般选择药物首先是利尿剂,利尿剂可以减轻心脏的负荷,改善病人的症状。比如说复赛米托拉塞米,以及保钾利尿剂,螺内酯等等。还有就是acei或者是arb类的药物。这类药物可以缓解心室重构。第三是β受体阻滞剂,慢性心衰的病人会有交感神经的活跃,需要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降低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减少猝死的发生。如果有明显的左心收缩功能下降,还需要使用强心类药物,包括洋地黄以及磷酸二酯酶的抑制剂等等。
语音时长 01:38

2021-01-15

76649次收听

慢性心力衰竭有遗传吗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的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者是充盈功能低下。所以慢性心力衰竭没有遗传性,但是引起慢性心衰的一些原因,比如高血压、心肌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这些病是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的。所以如果单纯的从慢性心衰的角度来说是没有遗传性的,但是如果父母有高血压或者先天性心脏病之类的疾病,子女也是容易得高血压或者是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这类的疾病,而且也容易以后形成慢性心力衰竭。
语音时长 01:20

2021-01-15

92735次收听

慢性心力衰竭引起水肿的原因
慢性心力衰竭引起水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心输出量的减少,也就是说心排血的减少,同时回心血量也减少,这样会造成体循环的淤血,引起全身的浮肿,这主要表现在下肢以及骶尾部这些低垂的部位的浮肿。其次慢性心力衰竭同时会引起肝脏的淤血和胃肠道的淤血,这样会导致消化不良及低蛋白血症,这样也会引起身体的水肿、当然了慢性心衰的病人,肾脏也会出现肾血流的下降,也会导致肾功能下降,出现少尿甚至浮肿的情况。所以就说慢性心衰引起水肿的主要原因就是心输出量的减少而导致的体循环淤血,这是引起水肿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语音时长 01:26

2021-01-15

89600次收听

什么是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指的是患上心力衰竭后,如果病程大于三个月,则会演变成慢性。患上该疾病主要是因为急性心力衰竭久治不愈所造成的,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前负荷过重、后负荷过重或心室收缩不协调所引起的。
01:35
慢性心衰症状
慢性心衰患者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第一,活动能力下降是慢性心衰患者,最主要的症状。大部分患者是因为运动耐力下降,出现呼吸困难或者是乏力的情况,而去医院就医。比如患者走路会走不远,走30米,就已经开始喘气;在原来的时候,上楼走五层、六层都没有问题,而现在上楼上到一层、二层,就会开始出现喘憋等情况。第二,由于体液潴留,而引起的症状,患者会出现腹部或者是腿部水肿的情况,而且水肿持续的时间,也会很长,并且患者会以此为主要或者是唯一的症状,而去医院就医。通常情况下,慢性心衰患者的症状,可以出现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开始心衰的病情,会比较轻微,随后喘憋的情况,就会越来越严重,而且患者的活动耐量,也会出现越来越下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