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如何确诊
大肠癌可通过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肿瘤标志物检测、粪便潜血试验等方式确诊。大肠癌通常由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肠道慢性炎症、腺瘤性息肉恶变等原因引起,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

1、肠镜检查
肠镜是确诊大肠癌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病变并取活检。肠镜检查分为普通肠镜和无痛肠镜,检查前需清洁肠道。肠镜能发现早期微小病灶,对可疑病变可进行染色放大或超声内镜检查。肠镜适用于有家族史、长期便秘腹泻交替、便血等高危人群。检查后可能出现腹胀等不适,一般可自行缓解。
2、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PET-CT等,可评估肿瘤浸润深度和远处转移。CT结肠成像适用于不能耐受肠镜者,能显示肠壁增厚和淋巴结肿大。MRI对直肠癌分期更准确,能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PET-CT用于检测全身转移灶,指导治疗方案制定。影像学检查前需空腹,可能需要口服造影剂。
3、病理活检
病理活检是确诊大肠癌的必要手段,通过肠镜或手术获取组织标本。活检可确定肿瘤类型、分化程度和分子特征。常见病理类型为腺癌,还包括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等特殊类型。免疫组化检测MSI、KRAS等基因状态,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活检报告需包含肿瘤浸润深度、脉管侵犯等预后因素。
4、肿瘤标志物检测
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等辅助诊断和监测复发。CEA在60%大肠癌患者中升高,术后持续升高提示复发可能。CA19-9在黏液性肿瘤中更敏感。标志物需动态观察,单次轻度升高无特异性。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但不能作为独立诊断依据。检测前应避免吸烟、饮酒等干扰因素。
5、粪便潜血试验
粪便潜血试验是筛查手段,包括化学法和免疫法。免疫法特异性高,不受饮食影响,可检测微量出血。阳性结果需进一步肠镜检查排除肿瘤。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测,有家族史者提前至40岁。检测前应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维生素C等干扰物质。连续三次检测可提高准确性。
确诊大肠癌后应根据分期制定治疗方案,早期以手术为主,中晚期需综合治疗。日常需保持膳食纤维摄入,限制红肉和加工肉制品,戒烟限酒。规律运动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建议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术后需定期复查肠镜和肿瘤标志物,监测复发转移。出现排便异常、消瘦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关推荐
02:14
02:28
01:59
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