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断裂有什么后遗症
肌腱断裂后可能出现关节活动受限、肌肉萎缩、慢性疼痛、肌腱再次断裂、关节僵硬等后遗症。肌腱断裂通常由外伤、过度使用、退行性变等因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1、关节活动受限
肌腱断裂后若未完全修复,可能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减小。断裂的肌腱无法正常牵拉骨骼,影响关节屈伸功能。长期活动受限可能引发代偿性姿势异常,加重其他关节负担。早期康复锻炼有助于改善活动度,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肌肉萎缩
肌腱断裂后肌肉失去牵拉刺激,会出现废用性萎缩。肌肉体积和力量逐渐减退,表现为患肢变细、肌力下降。萎缩程度与制动时间呈正相关,超过3周未锻炼即可出现明显萎缩。电刺激疗法结合渐进式抗阻训练可帮助恢复肌肉功能。
3、慢性疼痛
部分患者愈合后仍存在持续性隐痛或活动痛。瘢痕组织形成、局部炎症反应或神经卡压都可能导致疼痛。疼痛多在天气变化或劳累时加重,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超声波治疗与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症状。
4、肌腱再次断裂
愈合不良的肌腱在康复期过早受力可能发生再断裂。糖尿病、吸烟等因素会延缓肌腱愈合,增加再断裂风险。二次断裂多发生在原始损伤后3-6个月内,表现为突发剧痛和功能丧失。预防需严格遵循康复计划,避免过早负重。
5、关节僵硬
长期制动易导致关节囊挛缩和粘连性关节囊炎。表现为关节被动活动时阻力增大,伴有关节肿胀发热。僵硬程度与固定时间成正比,超过4周固定可能造成不可逆改变。持续被动活动训练配合关节松动术可改善僵硬。
肌腱断裂后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康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循序渐进增加训练强度。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出现异常肿胀或疼痛加剧需及时就诊。夜间可使用支具维持功能位,防止挛缩畸形。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