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玻璃体病
玻璃体病是指发生在玻璃体及其周围组织的病变,主要包括玻璃体混浊、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后脱离等类型。玻璃体是眼球内无色透明的凝胶状物质,填充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具有支撑眼球、维持屈光介质透明的作用。玻璃体病可能由年龄增长、外伤、炎症、出血、视网膜病变等因素引起,常见症状包括飞蚊症、闪光感、视力下降等。

玻璃体混浊是最常见的玻璃体病变,主要由玻璃体胶原纤维变性或炎性渗出物导致。患者常主诉眼前有黑影飘动,尤其在明亮背景下更明显。轻度混浊可能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定期复查眼底。若混浊严重影响视力或伴随视网膜病变,可能需要玻璃体切割手术。玻璃体积血多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引起,血液进入玻璃体腔会导致突然视力下降。少量出血可能自行吸收,大量出血需通过玻璃体切除术清除积血并处理原发病。玻璃体后脱离是玻璃体与视网膜内界膜分离的现象,常见于中老年人。急性后脱离可能出现闪光感或飞蚊症加重,少数情况下可能诱发视网膜裂孔或脱离,需及时进行眼底检查。
玻璃体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散瞳眼底检查、眼部B超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观察随访、药物干预或手术治疗。对于感染性眼内炎引起的玻璃体病变,需紧急使用抗生素玻璃体腔注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玻璃体积血,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可能需联合视网膜激光治疗。高度近视患者出现玻璃体液化时,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视网膜脱离。所有玻璃体病患者均需避免揉眼、过度用眼等行为,定期监测视力变化。
预防玻璃体病需注意控制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和糖尿病,避免眼部外伤,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饮食中可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花青素的深色蔬菜水果,有助于维持眼部微循环。出现突然加重的飞蚊症、持续闪光感或视野缺损时,应立即就医排查视网膜病变。术后患者需严格保持俯卧位等特殊体位,遵医嘱使用抗炎眼药水,术后1个月内避免游泳和重体力活动。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