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窄性腱鞘炎是怎么引起的

关键词: #腱鞘炎
关键词: #腱鞘炎
狭窄性腱鞘炎可能由慢性劳损、外伤、感染、风湿免疫疾病、解剖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制动、药物治疗、局部封闭、手术松解等方式治疗。
长期重复性手部活动是主要诱因,如频繁使用手机、打字或弹奏乐器。肌腱与腱鞘持续摩擦会导致鞘膜增厚,表现为拇指根部疼痛和弹响指。急性期需停止诱发动作,佩戴支具固定4-6周。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氟比洛芬贴膏等外用抗炎药物。
手部撞击伤或切割伤可能直接损伤腱鞘,创口未及时处理可能继发炎症。这类患者除局部肿胀外,常伴随皮肤破损或淤青。需清创后包扎保护,配合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等口服药物控制炎症反应。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通过伤口侵入可引发化脓性腱鞘炎,表现为红肿热痛伴脓性分泌物。需进行细菌培养后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严重者需手术切开引流。感染控制后可能遗留鞘管粘连,需配合康复训练。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因自身免疫反应易累及腱鞘,出现晨僵和多关节对称性疼痛。除使用甲氨蝶呤片控制原发病外,局部可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缓解症状。此类患者需定期监测血沉和C反应蛋白。
先天性腱鞘狭窄或肌腱肥大者更易发病,儿童扳机指多属此类。特征为出生后即发现手指屈伸障碍,无明显诱因。轻度可通过按摩改善,重度需行腱鞘切开术,术后复发概率较低。
日常应避免长时间保持抓握姿势,工作间隙做手腕环绕运动。冬季注意手部保暖,接触冷水后及时擦干。烹饪时改用粗柄厨具减轻握持压力,使用电子设备时配合支架分担负荷。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出现肌肉萎缩,需考虑手术干预。术后2周开始渐进式功能锻炼,6个月内避免提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