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如何预防儿童及青少年双相障碍

58224次浏览

儿童及青少年双相障碍可通过家庭环境调整、情绪管理训练、规律作息培养、压力缓解策略、早期症状识别等方式预防。双相障碍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社会压力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情绪波动大、行为异常等症状。

1、家庭环境调整

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有助于降低儿童及青少年双相障碍的发生概率。家长需避免家庭冲突,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模式,减少指责和过度批评。家庭成员间的情绪支持能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降低因家庭压力诱发的情绪问题。对于有双相障碍家族史的儿童,家长更应关注其情绪变化,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辅导。

2、情绪管理训练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儿童及青少年识别和调节情绪。家长可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感受,而非通过极端行为发泄情绪。学校可开设情绪管理课程,教授深呼吸、正念冥想等放松技巧。对于易怒或情绪亢奋的青少年,可进行针对性社交技能训练,减少人际冲突引发的情绪波动。

3、规律作息培养

保持稳定的睡眠-觉醒周期对预防双相障碍至关重要。家长需帮助孩子建立固定作息时间,确保每天7-9小时睡眠。限制夜间电子设备使用,避免蓝光干扰褪黑素分泌。节假日也需维持相近作息,防止睡眠紊乱诱发情绪问题。对于出现睡眠障碍的青少年,建议记录睡眠日记并咨询医生。

4、压力缓解策略

学业压力和社会适应困难是青少年双相障碍的常见诱因。家长需合理设定学业期望,鼓励孩子参与体育、艺术等减压活动。教授时间管理技巧,避免长期慢性压力积累。当孩子出现持续焦虑时,可采用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或引导想象疗法缓解紧张情绪。

5、早期症状识别

家长和教师应了解双相障碍早期预警信号,如持续情绪高涨、睡眠需求减少、过度冒险行为等。对于出现轻微症状的儿童,建议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学校可建立心理档案,跟踪情绪行为变化。若发现抑郁与躁狂交替发作迹象,应及时转介精神科评估,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预防儿童及青少年双相障碍需要家庭、学校和医疗机构的协同努力。家长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示范,确保孩子摄入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食物如深海鱼,限制高糖饮食。鼓励每日进行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如游泳或骑自行车。定期进行户外活动接触阳光,有助于维持生物节律稳定。若家族有精神疾病史或孩子出现持续情绪问题,建议每半年进行专业心理评估,避免讳疾忌医。

相关推荐

躁狂抑郁症和双向情感障碍区别
躁狂抑郁症简称为躁郁症,又称为双相情感障碍。是指患者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情感障碍(心境障碍)。两者是对同一疾病的不同别称。它可能在任何年龄段发生,最常见的发病期在青春期后期。双相情感障碍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以下三种形式: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惹为主。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性症状。混合发作: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可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通常出现在在躁狂与抑郁快速转相时,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多数较快转入躁狂相或抑郁相。在目前疾病发作中,两类症状在大部分时间都很突出,也应归为混合性发作。
语音时长 01:41

2020-04-21

61121次收听

情绪狂躁症吃什么药
情绪狂躁症属于情感障碍疾病,需要服用稳定情绪的药物和抗精神药物,比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丙戊酸盐、锂盐等,还有奥氮平、利培酮、喹诺酮等。必要的时候可小剂量使用抗抑郁药物。
儿童及青少年双相障碍可以治愈吗
儿童及青少年双向障碍在第1次治疗时是能够治愈的,但是该种疾病和其他精神类的疾病一样,具有易反复和复发的特点,因此预防复发是该病治疗的主要难题之一,很多患者在治疗当中随意停药,这样会造成疾病的复发,所以维持治疗是预防复发最为有效的方法。
儿童及青少年双相障碍的症状
儿童及青少年双向障碍典型的症状表现为患者患病之后会出现情绪持续性的高涨,或者是情绪过于低落。其高涨兴趣主要表现为异常兴奋,特别容易冲动,总是夸夸其谈,甚至易于家人和身边人发生冲突,而当情绪低落时,则表现为兴趣突然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莫名的感觉到烦躁。
儿童及青少年双相障碍的护理方法
儿童节青少年双向障碍,在患病或者是治疗期间加强护理方面的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该病最主要的护理方法,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和生活管理。如果护理工作做得好,对于疾病的发展和治疗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护理不得当,治疗周期有可能会延长。
儿童及青少年双相障碍的病因
儿童及青少年也是双向障碍发病的高发人群,他们发病的主要病因有内在原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种。内在原因主要与遗传性有关,多属于多基因非先天性的遗传方式,尤其是在双胞胎中发病率最高;而社会因素是诱发儿童及青少年出现双向障碍的主要病因,一般是由于患者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人格特质,在某一事件发生之后,诱发该种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