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心脏猝死救活后的后遗症

65289次浏览

心脏猝死救活后可能出现脑损伤、心肌功能障碍、认知障碍、心理障碍、肾功能不全等后遗症。心脏猝死通常由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因素引起,幸存者需长期随访和综合康复治疗。

1、脑损伤

心脏骤停导致脑部缺氧时间超过4分钟即可造成不可逆损伤。轻度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重度可能出现植物状态或运动功能障碍。脑损伤程度与心肺复苏开始时间直接相关,需通过高压氧治疗、神经营养药物如胞磷胆碱钠注射液、脑蛋白水解物片等促进神经修复,并配合认知训练。

2、心肌功能障碍

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心肌顿抑或纤维化,表现为活动耐量下降、心力衰竭。需定期监测左心室射血分数,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限制钠盐摄入并控制每日液体量。

3、认知障碍

约半数幸存者存在执行功能、信息处理速度等认知域损害,可能与海马体神经元丢失有关。建议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使用多奈哌齐片、盐酸美金刚片等改善认知,同时进行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

4、心理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较高,表现为噩梦、回避行为等。需心理科介入评估,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必要时联合盐酸帕罗西汀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抑郁药物。

5、肾功能不全

低灌注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部分患者转为慢性肾脏病。监测尿量及肌酐变化,限制蛋白质摄入,避免肾毒性药物,严重时需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心脏猝死幸存者应建立包括心内科、神经科、康复科的多学科随访体系。日常需严格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戒烟限酒,保持低脂低盐饮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氧运动康复。家属需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庭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项目。心理支持方面可通过加入患者互助团体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