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能查出什么病
胃镜能查出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癌、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的黏膜病变,是诊断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手段。
1、胃炎
胃镜可发现胃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常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隐痛、饱胀感、嗳气等症状。确诊后需根据病因治疗,如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选用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药物。
2、胃溃疡
胃镜下可见圆形或椭圆形黏膜缺损,边缘整齐,底部覆盖白苔,多见于胃窦或胃角。胃溃疡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因素相关,典型症状为餐后上腹痛。治疗需联合抑酸药如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黏膜保护剂如胶体果胶铋胶囊,并根除幽门螺杆菌。
3、胃息肉
胃镜下表现为黏膜隆起性病变,分为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类型。多数息肉无症状,较大者可能引起出血或梗阻。腺瘤性息肉有癌变风险,需在内镜下切除并送病理检查。术后需定期复查胃镜监测复发。
4、胃癌
胃镜可发现早期胃癌的微小黏膜改变或进展期的肿块、溃疡,通过活检明确病理类型。早期胃癌可能仅表现为黏膜色泽改变或浅表糜烂,易漏诊。进展期胃癌常伴消瘦、呕血等症状。确诊后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
5、反流性食管炎
胃镜下可见食管下端黏膜充血、糜烂或溃疡,严重者出现食管狭窄。该病与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有关,典型症状为烧心、反酸。治疗需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并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饱餐、抬高床头等。
胃镜检查后需禁食2小时,随后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日常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规律进食以减少胃肠负担。若出现持续腹痛、黑便等症状,应及时复查胃镜。高危人群如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胃癌家族史者,建议定期胃镜筛查。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胃病有什么应该注意的
- 2 胃病是如何出现的呢?
- 3 胃病是如何形成的
- 4 胃病有哪些
- 5 胃病怎么得的
- 6 胃病是怎样的?
- 7 胃病什么引起的
- 8 胃病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