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下肢水肿的原因
孕妇下肢水肿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静脉回流受阻、低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
1、生理性因素
妊娠中晚期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激素变化使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渗出积聚在皮下。表现为双侧踝部或小腿对称性凹陷性水肿,晨轻暮重。建议抬高下肢、避免久站、穿戴弹力袜促进血液回流。
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20周后出现血压升高伴蛋白尿,可能与胎盘缺血、血管内皮损伤有关。除水肿外还可伴随头痛、视物模糊。需监测血压尿蛋白,必要时使用拉贝洛尔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等降压药。
3、静脉回流受阻
增大的子宫压迫髂静脉或深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血液淤滞。单侧下肢突发肿胀伴疼痛需警惕血栓,可通过超声检查确诊。治疗包括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迈之灵片改善静脉功能。
4、低蛋白血症
营养不良或妊娠剧吐导致血浆白蛋白降低,胶体渗透压下降引发水肿。需检测肝功能及营养指标,补充乳清蛋白粉、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等。
5、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不足导致粘多糖沉积,表现为非凹陷性水肿伴怕冷、便秘。需检查甲状腺功能,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
孕妇应每日测量腿围变化,记录体重增长情况。饮食注意低盐高蛋白,适量食用冬瓜、红豆等利水食物。避免穿过紧鞋袜,睡眠时左侧卧位减轻压迫。若水肿持续加重或伴随血压升高、尿量减少,须及时产科就诊排除病理性因素。定期产检监测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必要时进行胎儿超声评估宫内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