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核引起的肾积水如何治疗
肾结核引起的肾积水需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手术引流或肾切除等方式综合干预。肾结核多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泌尿系统导致,常伴随腰痛、尿频、血尿等症状,需结合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
抗结核药物治疗是肾结核合并肾积水的核心手段,需遵循早期、联合、规律、全程用药原则。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需根据药敏试验调整方案。治疗期间需监测肝功能与尿液变化,若出现药物过敏或严重副作用应及时就医。对于单侧严重肾积水且肾功能丧失者,可能需行患侧肾切除术;若积水较轻且肾功能可逆,可采用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暂时引流,待结核控制后评估是否解除梗阻。合并输尿管狭窄时,需同期行输尿管支架置入或成形术。术后仍需持续抗结核治疗,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或CT评估恢复情况。
日常需保证充足营养摄入,优先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鸡蛋、鱼肉,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注意休息并适度活动,避免劳累加重肾脏负担。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结核疗程,不可自行停药。若出现发热、腰痛加剧或尿量减少,需立即复诊。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需同步控制基础疾病,减少肾损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