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什么要低流量吸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低流量吸氧,主要因高浓度氧可能抑制呼吸中枢并加重二氧化碳潴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长期气道阻塞导致肺泡通气不足,体内二氧化碳排出受阻。若采用高流量吸氧,血氧分压快速升高会减弱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对低氧的敏感性,进一步降低呼吸驱动。此时患者呼吸频率减慢,肺泡通气量减少,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可能诱发肺性脑病。低流量吸氧能维持血氧分压在60-65毫米汞柱的安全范围,既纠正组织缺氧,又保留低氧对呼吸中枢的刺激作用。部分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时,持续低流量吸氧还可降低肺血管阻力,减轻右心负荷。
极少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可能出现严重低氧血症伴呼吸衰竭,此时需在严密监测下调整氧流量。但初始仍应从低流量开始,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逐步调节,避免氧疗不当导致病情恶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日常氧疗应严格遵循医嘱,使用经校准的氧流量计控制吸氧浓度,建议选择鼻导管吸氧方式。同时需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冬季注意保暖防感冒。适当进行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训练,定期复查肺功能与动脉血气。若出现嗜睡、意识模糊等二氧化碳麻醉症状,应立即就医调整氧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