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后壁局部增厚怎么样
膀胱后壁局部增厚可能是生理性改变或病理性病变的表现,需结合影像学检查与临床症状综合评估。常见原因有慢性炎症、膀胱肌层代偿性增生、肿瘤性病变等。
膀胱后壁局部增厚在超声或CT检查中常被偶然发现。生理性增厚多见于长期憋尿或排尿习惯异常者,膀胱肌层因反复扩张收缩出现代偿性增生,通常无血尿、尿频等症状。病理性增厚中,慢性膀胱炎是最常见原因,黏膜层因反复感染出现纤维化增厚,可能伴随尿急、排尿疼痛;间质性膀胱炎则表现为膀胱壁全层增厚伴溃疡形成,疼痛症状更显著。肿瘤性病变如膀胱癌早期可表现为局限性壁增厚,后期形成菜花样肿块,常有无痛性肉眼血尿。少数情况下,子宫内膜异位症侵犯膀胱后壁或放射性膀胱炎也可导致局部增厚。
发现膀胱后壁增厚应完善尿常规、尿细胞学及膀胱镜检查,必要时行病理活检以明确性质。日常生活中需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定时排尿预防尿液滞留。若确诊为炎症性病变,需按疗程规范使用抗生素;肿瘤性病变则需根据分期选择经尿道电切、膀胱部分切除或根治性手术,术后定期膀胱灌注化疗及复查膀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