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骨质疏松的治疗
老人骨质疏松可通过钙剂补充、维生素D补充、抗骨吸收药物、促骨形成药物、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骨质疏松可能与年龄增长、雌激素缺乏、钙摄入不足、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慢性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骨痛、身高变矮、骨折风险增加等症状。
1、钙剂补充
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补充钙剂有助于减缓骨量流失。碳酸钙片、乳酸钙颗粒、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是常用钙剂,需配合维生素D促进吸收。钙剂过量可能引起便秘或肾结石,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血钙水平调整剂量。乳制品、豆制品等食物也可作为钙来源。
2、维生素D补充
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钙吸收和骨矿化,老年人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骨化三醇软胶囊、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等活性维生素D制剂效果显著,普通维生素D滴剂也可用于日常补充。建议通过晒太阳和食用海鱼、蛋黄等食物辅助补充,但需避免过量导致高钙血症。
3、抗骨吸收药物
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折风险。需空腹服用并保持直立姿势30分钟以防食道刺激。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片适用于绝经后女性,但可能增加静脉血栓风险。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骨密度和肝肾功能。
4、促骨形成药物
甲状旁腺素类似物如特立帕肽注射液能刺激成骨细胞增殖,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需皮下注射且疗程不超过24个月,可能引起血钙升高。新型药物地诺单抗注射液通过抑制RANK配体减少骨破坏,每半年注射一次,但停药后可能出现骨量快速丢失。
5、生活方式调整
每日进行30分钟负重运动如步行、太极拳可增强骨强度。戒烟限酒避免加速骨流失,居家环境需移除地毯等防跌倒隐患。保证每日800-1000毫克钙和800-1000IU维生素D摄入,适量增加鱼类、坚果摄入。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应使用髋部保护器预防骨折。
骨质疏松患者需长期坚持治疗并每1-2年复查骨密度,跌倒后出现剧烈背痛需警惕椎体骨折。建议选择低跟防滑鞋,浴室安装扶手,座椅高度适宜以减少弯腰动作。冬季注意保暖避免肌肉僵硬,外出时使用助行器保持平衡。家属应定期检查老人居家环境安全性,陪同进行户外活动时注意防晒和补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