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做肠镜
肠镜通常建议在出现便血、持续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消瘦或肠癌筛查等情况下进行。肠镜是诊断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早期发现肠道病变。
便血是肠镜检查的常见指征,鲜红色血便可能与痔疮、肛裂有关,暗红色血便需警惕结肠病变。持续腹痛超过两周且原因不明时,肠镜可排查炎症、溃疡或肿瘤。排便习惯突然改变如腹泻便秘交替持续超过一个月,可能提示肠道功能异常或器质性病变。40岁以上人群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超过5公斤,建议肠镜排除消化道肿瘤。肠癌高危人群如有家族史、长期炎症性肠病等,即使无症状也需定期筛查。部分患者因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异常或影像学检查提示肠道病变,需进一步肠镜确诊。
肠镜检查前需空腹6-8小时,并按医嘱服用清肠药物清洁肠道。检查过程中可能稍有不适,可选择无痛肠镜减轻痛苦。检查后需观察有无腹痛、便血等异常,两小时内禁食禁水。日常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有助于肠道健康,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