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腹泻症状
艾滋病腹泻症状通常表现为水样便或稀便,可能伴随腹痛、体重下降。艾滋病腹泻主要由免疫系统受损导致机会性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隐孢子虫、巨细胞病毒、贾第鞭毛虫等。
1、隐孢子虫感染
隐孢子虫感染是艾滋病患者慢性腹泻的常见原因,可能与饮用污染水源或接触感染动物有关,通常表现为持续性水样腹泻、脱水。治疗需使用硝唑尼特片配合补液盐,严重时可选用巴龙霉素颗粒。患者须严格煮沸饮用水,避免接触牲畜粪便。
2、巨细胞病毒性肠炎
巨细胞病毒侵犯肠道黏膜可能导致血性腹泻,常伴随发热、食欲减退。该情况多发生在CD4细胞计数较低阶段,需通过结肠镜活检确诊。治疗采用更昔洛韦注射液联合免疫调节,必要时使用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患者应保持高蛋白饮食帮助黏膜修复。
3、贾第鞭毛虫病
贾第鞭毛虫感染引发脂肪泻和腹胀,粪便可见未消化食物残渣,与进食污染食物有关。诊断依靠粪便抗原检测,治疗常用甲硝唑片或替硝唑胶囊。患者需注意餐具消毒,避免生食贝类等高风险食物。
4、HIV肠病
HIV病毒直接损伤肠上皮细胞会导致吸收不良性腹泻,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但无病原体感染证据。治疗以洛哌丁胺胶囊控制症状为主,配合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建议采用低脂低乳糖饮食,少量多餐补充营养。
5、抗病毒药物副作用
部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如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可能引起药物性腹泻,通常用药后短期内出现。可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或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菌群。服药期间须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艾滋病腹泻患者需每日监测排便次数和性状变化,记录体重波动情况。饮食宜选择香蕉、米饭、苹果泥、吐司等低渣食物,烹饪时确保食材彻底加热。所有腹泻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高热时须立即就医,进行粪便培养和药敏试验。注意便后使用含氯消毒剂清洁马桶,避免病原体传播。维持规范抗病毒治疗是预防机会性感染腹泻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