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与慢性肾炎的区别有哪些
紫癜性肾炎与慢性肾炎在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紫癜性肾炎主要由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引起,而慢性肾炎多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长期发展所致。
紫癜性肾炎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典型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后出现血尿或蛋白尿,部分患者伴有腹痛。肾脏病理以IgA沉积为主,多数病例呈自限性,但严重者可进展为肾功能不全。治疗需控制过敏反应,常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严重时需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干预。
慢性肾炎起病隐匿,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夜尿增多或轻度水肿,后期出现高血压、贫血等全身症状。病理类型多样,包括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等。治疗重点为延缓肾功能恶化,常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片,配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部分患者最终需透析或肾移植。
两类肾炎患者均需定期监测尿常规及肾功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紫癜性肾炎患者应注意排查过敏原,慢性肾炎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压及蛋白摄入量。出现水肿时应限制每日饮水量,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或太极拳,但避免剧烈活动。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肾脏超声,发现异常及时就诊肾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