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心动过缓的原因及治疗有哪些
心动过缓可能由窦房结功能异常、心肌缺血、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调整、心脏起搏器植入、病因治疗等方式干预。
1、窦房结功能异常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搏点,其功能退化或纤维化会导致电冲动发放频率降低。常见于老年退行性变或心肌炎后遗症,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治疗需评估严重程度,轻度可通过定期监测,严重者需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2、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导致窦房结或传导系统功能障碍,常见于冠心病患者。伴随胸痛、活动耐力下降等症状。治疗需改善心肌供血,如使用硝酸甘油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必要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3、药物影响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缓释胶囊等心血管药物可能抑制心脏传导。患者有明确用药史,停药或减量后心率多可恢复。调整用药方案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电解质紊乱
严重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均可影响心肌电活动,血钾低于3.0mmol/L或超过6.0mmol/L时风险显著。需通过静脉补钾或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纠正电解质失衡,同时治疗原发病因。
5、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缺乏会降低心肌细胞代谢活性,表现为心率减慢伴畏寒、体重增加。需检测甲状腺功能,确诊后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多数患者心率可逐渐恢复正常。
心动过缓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心率变化;保持规律作息,限制浓茶咖啡摄入;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若出现晕厥或意识丧失需立即就医。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冬季注意保暖以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加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