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幽门螺杆菌能够治疗胃炎吗
根除幽门螺杆菌通常可以治疗由该菌感染引起的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根除后能显著改善胃黏膜炎症。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酸侵蚀胃壁引发炎症。通过标准四联疗法清除细菌后,胃黏膜的充血水肿等炎症表现可逐渐消退,伴随的上腹痛、腹胀症状也会缓解。但若胃炎已进展为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根除细菌虽能阻止病变恶化,但已形成的病理改变可能无法完全逆转。对于非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如自身免疫性胃炎或药物性胃炎,根除治疗则无效。
部分患者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仍存在症状,可能与胃黏膜修复延迟、功能性消化不良或合并其他胃病有关。此时需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胆汁反流、胃动力障碍等问题。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酗酒者,即使成功根除细菌,胃黏膜损伤也可能持续存在。
完成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建议定期复查碳13/14呼气试验确认疗效,日常避免高盐、腌制食品以减少胃黏膜刺激。合并萎缩性胃炎者需每1-2年进行胃镜监测,发现肠化生或异型增生时应缩短随访间隔。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服用枸橼酸铋钾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药物,避免自行停药导致治疗失败。若根除后症状未缓解,应及时就诊排查其他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