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甲醇可以消毒吗

70156次浏览

甲醛是不可以消毒的,这只不过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但是也有着很多的效果,比如说具有清洁环保的效果,而且也有着更好的动力性,具备着较高的安全性。

甲醇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会散发一种酒的味道,但是却不想有一些人会把它直接放入到酒中,这就让人喝完之后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甲醇可以消毒吗?
  一、甲醇可以消毒吗
  甲醇本身并不具备消毒的效果,这本来就是一种比较有价值的化工原料,只要不拿来当饮料喝,基本上对于人体不会产生影响,但是它也并不具备消毒的作用。
  二、甲醇有哪些效果
  1.产量高
  甲醇主要是作用,在煤炭制造过程中能够拥有较高的产量,目前甲醇的生产年产值早就已经达到5000万吨,而且每一年都在出现明显的增长,这就给甲醇汽油的生产也带来了更多的能量。
  2.清洁环保
  甲醇也是一种具有清洁效果的燃料,更具有绿色环保的作用,含有甲醇的汽油在行驶过程中尾气排放的污染,要比汽油明显的低很多,所以就能够降低汽车尾气所造成的污染。
  3.动力性较好
  甲醇汽油能够有效增加含氧量,而且也可以有效燃烧和汽油相同的热值,但是因为燃烧比较充分,所以就能够有效的加强发动机的一大性能
  4.安全性较高
  甲醇和汽油之间有着相符合的毒性,虽然都是一种中毒的物质,但是在自然界中更容易溶解,只要是用来开车,基本上是比较安全的,不会有问题。

相关推荐

02:54
新冠肺炎治愈后会产生哪些后遗症
新冠肺炎治愈后是否会有后遗症,也是分情况的,特别是一些轻症的患者或一些病情比较轻微的,可以没有后遗症,有一些重度或危重症的患者,会有后遗症。后遗症的表现或类型各不相同,比较轻微的,会留有呼吸道的症状,气道受损以后的高反应,总是容易咳嗽。如果有一些胃肠型的新冠感染者,可能胃肠相对反应比较弱。重症的后遗症就各不相同了,看累及到器官是哪里,如果重点讲新冠肺炎,可能就有一部分患者会遗留有肺间质的纤维化。这种纤维化是否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地减轻,需要根据情况来定的,需要随诊观察
03:05
新冠肺炎的预防措施
新冠肺炎的预防措施,实际上是两大层面,一、是国家层面。二、是个人方面。在国家层面需要及时找到一个是符合传染病法的控制规律,传染病如何控制:一、控制感染源。二、切断传播途径。三、保护易感人群。在个人方面也有防疫措施,尽量的不聚集,做好呼吸道的保护,因为传播一个是呼吸道,再一个就是接触传播。一、呼吸道方面建议基本上是戴口罩,特别是外出,在有交流的场所,不论是公共交通工具,还是在一些办公场所,保持适当的距离,做好口罩的防护。二、是接触传播,要做到勤洗手,室内也要勤通风等。
新冠疫苗打几针,间隔多长时间
新冠疫苗打2针,一般至少间隔14天,为保证免疫应答效果和免疫持久性,新冠疫苗接种的时间间隔应严格按照接种单位规定,错过应尽快补种。
备孕的可以打新冠疫苗吗
正处于备孕期间的人群,不建议接种疫苗。若想要接种疫苗,促使自身有更大可能避免被新冠病毒感染,无禁忌事项前提下也可以接种疫苗,但建议在接种疫苗后半年后再考虑生育问题。
嗓子难受是新冠感染吗
嗓子难受不一定是新冠肺炎,导致嗓子难受的原因很多,不能通过这一个症状确定感染新冠肺炎;还需综合流行病学史、核酸检测、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评估。
棉布口罩能防冠状病毒吗
棉布口罩这种口罩,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是没有明显的预防效果的。究其因,这种口罩的缝隙通常比较大,无法阻挡病毒入侵。
反复低烧是新型肺炎吗
出现反复低烧的症状并不一定是肺炎,如果近期没有与新型肺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一般不用担心被感染,很可能只是普通的感冒,如果病情加重,则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02:21
日常生活如何预防新型肺炎
预防新型肺炎日常生活中要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饮食不要过于油腻,情绪不要过于紧张,规律作息,遵循六部洗手法洗手。目前我国正在遭受严重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很多人非常担心自身健康情况,甚至有些焦虑。日常生活只要做好以上几点防护,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护不得相应的疾病。
02:25
预防新型肺炎如何正确洗手
患者想要正确洗手可以使用7步洗手法。7步洗手法正确的洗手顺序为:掌心,手背,指根,指背,大拇指,指尖,手腕。次序可以相应的颠倒,但是洗手的方法各个部位都要洗到。洗手时的注意事项有:一、洗手全程用流动水。二、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每个部位清洗15秒钟。三、洗手毛巾要定期消毒,可用酒精,或高温消毒。
02:45
中医如何预防新型肺炎
中医可以通过中药小茶饮预防新型肺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的中医小茶饮包含6味中药,黄芪、沙参、知母、连翘、苍术、桔梗。黄芪配知母可扶助人体正气,知母可佐证黄芪偏燥偏热。连翘、苍术可祛除人体热毒和湿邪。桔梗和沙参可以补阴。中医小茶饮可强肺祛湿,调理人体气机,起到初期预防的作用。如果出现咳嗽、发热、呼吸困难、周身酸痛等严重的并发症时,建议要及早到医院就医,以免贻误病情,及时到专业定点的医院寻求正规的医疗救助。避免贻误病情,也防止把病情进一步的扩散传播。
新型肺炎病毒的症状是怎样的
新型肺炎病毒的症状为发热、乏力、干咳、鼻塞、流鼻涕、呼吸困难以及低氧血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传染源,主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目前发现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传染源。病毒潜伏期是1到14天,多数3到7天。主要表现发热、乏力、干咳,少数患者有鼻塞、流鼻涕、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也有患者有腹泻表现。轻症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没有肺炎表现。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或者检查提示低氧血症。目前收治情况来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比较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预后比较差,容易进展成为重型和危重型,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化验检查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在鼻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和粪便标本里,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胸部影像学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以及间质性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样,严重可以出现肺蚀变。
语音时长 01:45

2020-02-06

57243次收听

新型冠状肺炎怎么确诊
如果核酸检测是阳性的,就可以确诊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确诊病例。首先是疑似病例,疑似病例主要是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来综合分析的。一,流行病学史有以下三条,满足其中一条,就算是具有流行病学特征的。1、发病前两周到武汉地区,或者其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游史或者居住史;2、发病前两周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或者其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发热或者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3、有聚集性发病,或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流行病学关联的,简单的说就是接触过从疫区来的人。或者没有直接接触过,但是身边的人接触过。或者去了武汉,在那儿旅游过或者在那儿居住过。满足其中一条那就是具有流行病学的特征了。二,就是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也是有三条。1、有发热的症状;2、胸部影像学提示有肺炎的征象;3、发病早期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者是降低,或者是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的减少。只要是符合流行病学史中的任意一条,还有临床表现中的任意两条,就可以确定是疑似病例。疑似病例要进行隔离,在隔离的同时,做病原学的一个检测,主要是做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检测。
语音时长 02:07

2020-02-06

56206次收听

预防新型肺炎戴口罩有用吗
我们知道疾病的预防,是有三个方面的,第一个是切断传染源,第二个切断传播途径,第三是保护易感人群。那么我们戴口罩的目的是什么,其实是为了切断它的传播途径,因为我们知道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果我们都戴着口罩,就是即便对方是一个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者,或者是一个潜伏期的感染者,那么我们跟他接触,口罩也能有效的避免呼吸道飞沫的传播。口罩我们推荐一般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就可以了。在医院里工作的医务人员,如果在发热门诊,或者是要接触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一定要佩戴N95的防护口罩。如果需要长期的佩戴口罩,还是建议及时的更换。如果口罩出现了被分泌物污染的话,要及时更换。如果口罩佩戴时间不长,也没有被分泌物所污染,那口罩可以重复使用。可以把它储存在一个透气的口袋里,注意存放的时候,接触面部的这一侧要避免被污染。
语音时长 01:39

2020-02-06

56545次收听

冠状病毒会通过食物传染吗
冠状病毒不会通过食物传染,新型的冠状病毒具有人传人的特征,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被感染的原因。而病毒的传播需要载体,最早它存在于动物身上,而由动物传染到人身上,开始了新型冠状病毒在人和人之间的传播。咳嗽、打喷嚏和与感染者的密切接触,都会导致新型冠状病毒在人之间传播,特别是飞沫,病毒很容易通过这种方式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所以,佩戴口罩可以减少病毒的感染,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食物来说,如果是超市购买或普通快递寄来的加工食物、袋装食物和小零食等,一般也不会存在感染风险。但对于在外就餐来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病毒感染的风险,主要是因为无法保证餐厅中是否有病毒感染者曾在此就餐。
语音时长 01:08

2020-02-05

62339次收听

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怎么传染
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新型冠状病毒会出现人传人,通过呼吸道传染,病毒可能粘在飞沫上,其存在空气传播主要在喷嚏飞沫中存活,而飞沫落到健康人的口腔、鼻腔、眼睑上,其中携带的病毒就可以透过这些地方的皮肤粘膜侵入人体。接触传播主要是手接触了沾了病毒的飞沫、污染的衣物、口罩、食物等,没有做好个人清洁卫生消毒。因此要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室内通风和个人卫生,加强体育锻炼,清淡饮食,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有咳嗽、喷嚏时戴口罩或用纸巾、衣物遮挡口鼻,以减少病菌传播。如有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语音时长 01:24

2020-02-05

65115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