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发烧怎么办
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可通过补液治疗、物理降温、口服退热药、调整饮食、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轮状病毒感染通常由病毒侵袭肠道、免疫系统反应、继发脱水、电解质紊乱、合并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补液治疗
轮状病毒感染容易导致腹泻和呕吐,可能引起脱水。口服补液盐散Ⅲ能帮助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加重发热。轻度脱水时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米汤。家长需观察患儿尿量是否减少、口唇是否干燥等脱水表现。
2、物理降温
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采用温水擦浴或退热贴进行物理降温。用32-34摄氏度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避免使用酒精擦浴。家长需每30分钟复测体温,若持续升高需考虑药物干预。
3、口服退热药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小儿退热栓。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通常持续2-3天,退热药物使用间隔应大于4-6小时。避免同时使用多种退热药,用药后需监测体温变化。
4、调整饮食
发病期间应选择低脂低渣饮食,如米粥、面条、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暂停乳制品和高糖食物,减少肠道刺激。母乳喂养婴儿可继续哺乳,但需缩短单次喂养时间。症状缓解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5、及时就医
若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抽搐、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血便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轮状病毒感染可能并发心肌炎或脑炎,血常规和电解质检查有助于判断病情。重症患儿可能需要静脉补液或住院治疗。
轮状病毒感染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患儿衣物勤换洗。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益生菌制剂帮助重建肠道菌群,但需避免含乳糖的益生菌产品。注意手部卫生,患儿粪便需消毒处理,防止家庭内交叉感染。患病期间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一般病程为5-7天,多数患儿可自愈。
相关推荐
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