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指出生后28天内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常见致病菌包括B族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李斯特菌等。该病可能由产道感染、早产、胎膜早破等因素引起,典型症状为发热、拒奶、嗜睡、前囟膨隆等,需通过腰椎穿刺确诊,治疗以抗生素为主。
1、病因分析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多与围产期感染有关。B族链球菌是经产道垂直传播的主要病原体,可能导致患儿出现呼吸急促伴肌张力低下。大肠埃希菌感染常见于胎膜早破超过18小时的患儿,可引发黄疸加重与抽搐。李斯特菌感染多因母亲孕期摄入污染食物,患儿表现为皮肤瘀斑合并体温不稳定。其他少见病原体如肺炎克雷伯菌可通过医护人员手部接触传播。
2、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包括吸吮力减弱和体温波动,约60%患儿出现异常哭闹或呻吟。进展期可见前囟门饱满膨出,伴随角弓反张等脑膜刺激征。部分患儿出现癫痫样发作或瞳孔不等大,提示颅内压增高。早产儿可能仅表现为呼吸暂停和血糖不稳定,需通过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超过30×10⁶/L辅助诊断。
3、诊断方法
腰椎穿刺是确诊金标准,典型脑脊液呈浑浊状,蛋白质含量超过1.5g/L。血培养阳性率约85%,需在使用抗生素前完成采样。头颅超声可发现脑室扩大或脑脓肿,适用于前囟未闭患儿。降钙素原检测有助于鉴别败血症,数值超过2ng/ml时需考虑合并脑膜炎可能。
4、药物治疗
初始经验性治疗选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联合氨苄西林钠,覆盖常见革兰氏阴性菌。药敏结果明确后,B族链球菌感染改用青霉素钠注射液,李斯特菌感染需加用阿米卡星注射液。严重病例可鞘内注射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辅助治疗包括20%甘露醇注射液降颅压,苯巴比妥钠注射液控制惊厥发作。
5、预后管理
存活患儿中约30%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出院后需定期进行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发现运动落后时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听力筛查异常者应在6月龄内佩戴助听器。疫苗接种需推迟至脑脊液正常后3个月,特别注意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
家长需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每日测量头围并记录。喂养时采取30度仰卧位防止呛咳,奶量按每日150ml/kg逐步增加。出院后2周内每日监测体温,出现眼神呆滞或呕吐立即返院复查头颅CT。恢复期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照料者接触患儿前需规范洗手。母乳喂养母亲应持续补充维生素D滴剂促进钙质吸收。
相关推荐
01:55
02:03
0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