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疫苗过敏症状
麻疹疫苗过敏症状主要包括局部红肿、发热、皮疹、过敏性休克、血管神经性水肿等。接种麻疹疫苗后出现过敏反应可能与疫苗成分过敏、个体体质差异、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热痛、全身性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过敏治疗。
1、局部红肿
接种麻疹疫苗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红肿,直径通常不超过5厘米,可能与疫苗佐剂刺激或局部免疫反应有关。轻度红肿可冷敷缓解,避免抓挠。若红肿持续扩大伴疼痛,需警惕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抗生素。过敏体质者接种前应告知医生既往过敏史。
2、发热
疫苗接种后1-2天可能出现低热,体温多低于38.5℃,属于正常免疫应答反应。建议多饮水、物理降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退热药。若体温超过39℃或持续3天以上,需排除其他感染因素。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可作为儿童退热选择,但须严格遵医嘱用药。
3、皮疹
全身散在性斑丘疹多在接种后7-12天出现,与疫苗病毒复制引发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相关。皮疹通常不伴瘙痒,2-3天可自行消退。若出现荨麻疹伴血管性水肿,需立即就医,可能需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糖浆等抗组胺药物。既往有鸡蛋严重过敏者接种前需进行皮试。
4、过敏性休克
速发型过敏反应多在接种后30分钟内发生,表现为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喉头水肿等。急救需立即肌注肾上腺素,如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接种点应配备急救设备,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对明胶或新霉素过敏者属高风险人群,接种前需严格评估。
5、血管神经性水肿
表现为眼睑、口唇等疏松部位突发肿胀,可能与IgE介导的过敏反应有关。轻度水肿可口服氯雷他定片,重度伴呼吸困难需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此类患者后续疫苗接种应选择不含相同过敏原的替代疫苗,并加强接种后监测。
接种麻疹疫苗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搔抓注射部位,观察72小时内的体温及皮肤反应。过敏体质者可提前备好抗组胺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但不可自行用药。若出现喘息、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须立即急诊处理。日常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发热期间宜进食清淡流质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接种后精神状态变化,记录症状出现时间及特点以供医生参考。
相关推荐
01:19
02:06
02:09
02:09
01:59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麻疹麻疹症状有哪些怎么得的
- 2 什么是麻疹
- 3 什么叫麻疹
- 4 什么是麻疹反应
- 5 麻疹是怎么引起的
- 6 为什么得麻疹
- 7 麻疹是怎么引起的呢?
- 8 荨麻疹是麻疹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