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是怎么患上的
丙肝通常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主要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和共用注射器等。丙型肝炎病毒进入人体后可能引发肝脏炎症,导致肝功能异常。
1、血液传播
接触被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血液是主要传播方式。常见于输血或使用血制品、共用注射器、纹身或穿耳洞时器械消毒不彻底等情况。病毒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进入血液。早期可能无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表现。确诊需检测丙肝抗体和病毒RNA,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格卡瑞韦哌仑他韦片等抗病毒药物。
2、母婴传播
感染丙肝病毒的孕妇可能在分娩过程中将病毒传给新生儿。传播概率与孕妇体内病毒载量有关。新生儿感染后多表现为隐匿性病程,部分可能出现黄疸、肝脾肿大。建议孕期筛查丙肝,阳性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评估抗病毒治疗必要性,避免母乳喂养降低传播风险。
3、性接触传播
无保护性行为可能通过黏膜破损导致病毒传播。多见于多性伴、男男性行为者。通常无明显急性期症状,长期感染可能逐渐出现肝区不适、蜘蛛痣等表现。预防需使用安全套,确诊后应避免高危性行为,伴侣需同步检测。治疗方案包括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等直接抗病毒药物。
4、医源性传播
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病毒传播,常见于牙科诊疗、内镜检查、血液透析等医疗操作。表现为潜伏期后偶有发热、恶心等非特异症状。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消毒规范,患者发生疑似暴露应检测丙肝抗体。早期发现可使用来迪派韦索磷布韦片进行抗病毒治疗。
5、共用注射器
静脉药瘾者共用针具是高风险传播途径。病毒通过残存血液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急性感染期可能出现关节痛、皮疹等症状,慢性化后易进展为肝硬化。需杜绝吸毒行为,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确诊后应及时使用盐酸可洛派韦胶囊等药物阻断病情进展。
预防丙肝需避免高危行为,医疗操作选择正规机构,不共用剃须刀等个人用品。普通接触如共餐、拥抱不会传播病毒。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确诊后尽早开始规范抗病毒治疗。日常注意营养均衡,限制酒精摄入,适度运动有助于肝功能恢复。出现不明原因乏力、黄疸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检查。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丙肝现在没症状是丙肝吗
- 2 治疗丙肝的丙肝药有哪些
- 3 怎样知道自己得丙肝
- 4 什么是丙肝
- 5 丙肝是怎么得的
- 6 丙肝的意思
- 7 丙肝注意什么
- 8 丙肝怎么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