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什么样的肠息肉最可怕?医生:发现这几种息肉,赶紧切掉!

发布时间:2020-06-1566366次浏览

息肉是引发癌症的祸首之一,而95%的肠癌基本都是息肉导致的,所以,大家对肠道息肉的关注力度要加大。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肠道息肉都会引发肠癌,哪些相对安全,哪些十分危险?下面由消化科医生李婕琳来解答。

肠息肉的病理分类与恶性程度
  1、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又叫做化生性息肉,多发于远侧大肠,体积较小,直径小于1厘米。增生性息肉表面光滑,基底较宽,有单发和多发的情况。根据组织学研究,这种息肉是由比较规则的增大腺体形成,腺体上皮细胞增多造成皮皱缩,呈锯齿形,细胞核排列较规则,大小染色质含量变化小,核分裂比较少见。增生性息肉特点是肠腺隐窝的中、下部分有成熟细胞出现,通常不会发生恶变。
  2、炎性息肉
  炎性息肉又叫做假息肉,它是肠粘膜长期受到慢性炎症刺激,从而形成的息肉样肉芽肿。多发于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肠结核等病变肠道中。炎性息肉为多发性,体积较小,直径通常小于1厘米,如果患者病程较长,可能会出现息肉体积增大。炎性息肉形态多为窄、长、蒂阔、远端不规则。炎性息肉一般会随着炎性消退而自愈,恶变几率较低。

3、管状腺瘤
  管状腺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或有分叶,大小不一,直径通常小于1厘米。80%的罐装腺瘤有蒂,组织学表现为多数管状腺腺体,癌变率约为1%-5%。
  4、绒毛状腺瘤
  绒毛状腺瘤大部分为单发,体积比较大,直径通常大于1厘米,基底比较大,约10%-20%有蒂。绒毛状腺瘤表面呈暗红色,质地粗糙或者有绒毛状凸起,或者有小结节状。绒毛状腺瘤长发于直肠区域,其次为乙状结肠。组织学表现为上皮呈乳头样,中心为血管结缔组织间质,会伴随上皮出现增生,癌变率比较高,是管状腺瘤10倍以上。

5、混合状腺瘤
  混合状腺瘤顾名思义,它不是单一性质的腺瘤,而是既有管状腺瘤成分,又含有绒毛状腺瘤成分,其癌变几率介于管状与绒毛腺瘤之间,也处于恶变率高的范畴。
  小结:肠息肉根据恶变性质可以归纳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非腺瘤性息肉如增生性和炎性息肉比较常见,恶性率低;而腺瘤性息肉如管状、绒毛、混合状腺瘤,恶变率高,应尽早筛查、及时治疗。

肠息肉的治疗
  肠息肉的治疗主要以内镜息肉摘除术为主,如果患者并发其他症状,可能会使用药物进行对症治疗。肠息肉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切除、定期复查。当患者出现明显的异常症状,如大便规则改变,有便血、便脓、黑便、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时,应立即做肠道检查。
  发现息肉后,医生会根据诊断结果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如镜下切除、氩气刀灼除、高频电切除、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等。经过治疗后,息肉失去发展条件,癌变几率大大降低。另外,息肉具有一定的复发率,为了控制复发,患者应改善饮食生活习惯,增加纤维素摄入,减少油脂摄入,忌咸辣等刺激食物,烟酒也要戒掉,还要增加体育锻炼,肥胖患者应适当减重。

相关推荐

00:53
电凝切除肠息肉怎么做
肠息肉是肠黏膜异常增生的组织,容易造成腹痛、便血等症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电凝切除肠息肉,但其更适用于中青年患者。电凝切除肠息肉具体步骤:第一步: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腿微弯,膝盖朝向腹部。第二步: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然后进行肛门常规消毒。第三步:在肠镜前端涂抹适量润滑剂,经肛门将肠镜送入肠道。第四步:观察肠道情况,找到息肉位置。第五步:将圈套器靠近息肉根部并收紧,通过电凝切除息肉、止血。第六步:取出肠镜。患者术后24小时内应以鸡汤、牛奶等流食为主。
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手术并发症有哪些
尽管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相对而言较为安全,但仍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并发症。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则主要与息肉大小、形态、手术难度以及患者全身状况、是否伴随其他疾病等因素相关。1、药物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能会因术前应用的相关药物,出现头晕、皮疹、哮喘等过敏反应。2、局部并发症活组织检查或息肉切除部位,可能会发生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能需要住院或手术治疗,一旦出现呕血、便血、严重腹痛或低血压等症状,应及时急诊就诊。3、全身并发症部分高龄或存在危险因素,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低氧血症、肺炎、脑卒中等并发症,极少数患者甚至可能会因病情恶化而导致死亡。4、手术失败如息肉过大或浸润过深,或发生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风险较高,无法通过内镜完全切除息肉时,则需要考虑进行外科手术予以切除。部分患者即使已给予适量镇静剂,也有可能会因镇静效果不佳,配合度过低等导致手术无法正常进行。此外,如患者在术中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低血压等症状,为安全起见也可能会考虑中断手术。此外,如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息肉已发生癌变,需进一步施行补救性手术,术后则可能还需要再次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56

2022-10-11

81619次收听

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术中要注意哪些
首先,医务人员经肛门缓慢导入内镜后,沿直肠与结肠逐渐向前推进,直至到达盲肠末端。随后缓慢回撤内镜,并仔细观察息肉部位,如息肉较小,可直接应用活检钳切除,如息肉较大,则需应用圈套器切除。如上述方法均难以切除息肉,则需在病变部位注入适量生理盐水,使病变完全抬起后予以切除。切除的息肉组织,随即会被送至病理科进行检查,明确息肉性质,并确认是否已发生癌变等。检查结果大约会在一周后领取。息肉切除后仍需定期复查,具体复查时间需由主治医生,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以及病理检查结果等综合决定。术中注意事项:为确保安全,术中应严格遵从医务人员指导,同时为便于导入内镜,并准确观察病变,术中还需要向肠腔内注入少量气体,部分患者可能会因此而出现腹痛或腹胀,如出现腹痛或腹胀,应尽量放松缓慢深呼吸,如腹痛或腹胀逐渐加重,且难以忍受,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语音时长 01:28

2022-10-11

49102次收听

02:36
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手术并发症
尽管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相对而言较为安全,但仍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并发症。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则主要与息肉大小、形态、手术难度以及患者全身状况、是否伴随其他疾病等因素相关。1、药物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能会因术前应用的相关药物,出现头晕、皮疹、哮喘等过敏反应。2、局部并发症活组织检查或息肉切除部位,可能会发生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能需要住院或手术治疗,一旦出现呕血、便血、严重腹痛或低血压等症状,应及时急诊就诊。3、全身并发症部分高龄或存在危险因素,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低氧血症、肺炎、脑卒中等并发症,极少数患者甚至可能会因病情恶化而导致死亡。4、手术失败如息肉过大或浸润过深,或发生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风险较高,无法通过内镜完全切除息肉时,则需要考虑进行外科手术予以切除。部分患者即使已给予适量镇静剂,也有可能会因镇静效果不佳,配合度过低等导致手术无法正常进行。此外,如患者在术中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低血压等症状,为安全起见也可能会考虑中断手术。此外,如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息肉已发生癌变,需进一步施行补救性手术,术后则可能还需要再次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肠息肉都会变成癌吗
肠息肉一般分为两种性质,一种是炎性息肉,一种是腺瘤样息肉,炎性息肉一般不会变成癌,炎症慢慢消除,息肉也可能消除;腺瘤癌变的发生率相对比较高。腺瘤分为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和混合腺瘤,相对来说,绒毛状腺瘤癌变的几率高一点,管状腺瘤癌变的几率低一点。腺瘤属于癌前病变是公认的,如果肠镜检查的病理报告提示腺瘤,建议把它处理掉。炎性病变可以观察随访,腺瘤一定要处理掉。现代医学表明,95%的肠癌是由肠息肉发展而来。所以推广肠镜普查,及时发现息肉,处理息肉,可以大大降低肠癌的发生率,大家在这方面一定要引起重视。
语音时长 01:20

2021-05-20

75965次收听

肠息肉如何治疗
在临床上最多见的肠息肉,也就是大肠息肉,通常包括结肠和直肠息肉,根据息肉的成分又分为炎症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最多见的是因为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或者其他各种因素导致。直肠或结肠炎症所引起的炎症系统,一般来说主要控制肠道炎症,对于小修可以采用内镜下电灼,就可以得到治愈。而如果是自身免疫性肠病所引起的大肠息肉,一般来说,需要针对原发疾病,比如溃疡性结肠炎,采用美沙拉嗪口服治疗,症状严重时,甚至需要行。全结肠切除治疗。对于肿瘤性息肉,包括绒毛状管状腺瘤,有恶变的可能。对于较小的绒毛状管状腺瘤可以行内镜下切除较大的绒毛状管状腺瘤通常需要行局部肠管切除,如果癌变时通常需要行肠癌根治手术才能获得治愈。而对于家族性,遗传性血友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因为长期自己在成年以后,恶变的可能性比较大,甚至需要行权教材基础才能获得治愈的可能。
语音时长 01:41

2020-03-31

56841次收听

肠息肉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肠息肉的出现确实可能会有恶变的几率,所以尽快选择手术是非常重要的,在接受手术之后也应该掌握一定注意事项,首先就应该选择卧床休息,另外也应该禁止饮食,尽可能少喝凉白开,不要摄入辛辣性的食物,同时也应该有效预防便秘的出现。
肠息肉治疗方法
肠息肉病情较轻时,可以应用庆大霉素、癫茄片等西药,五味子乌梅汤等中药进行辅助治疗;治疗这种疾病最佳的方法是手术,可以根据病情采取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高频电凝灼除法、微创手术、粘膜剥离嵌除法等。
肠息肉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肠息肉的早期症状有间断性便血,或者大便表面带血,极少数患者的出血量较大可能会引起血液循环不足。结肠息肉早期症状并没有特异性,部分患者的长蒂息肉或者靠近肛门的息肉可能会脱出肛门,患者会感觉肛门处不舒服;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腹部不舒服,有的还会出现隐痛的症状。大部分患者经过肠镜体检检查即可发现息肉,一般发现息肉直径不大。幼年性息肉病或者家族性遗传性息肉病患者由于息肉比较多,便血的症状出现较早,出血量可能较多,常会有贫血的表现。这类患者早期进行肠镜检查便可确诊。总之,结肠息肉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建议患者进行肠镜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语音时长 01:46

2018-10-19

56318次收听

01:50
胃肠息肉切除术后注意事项
现在发现胃肠息肉后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内镜进行治疗,胃肠息肉治疗主要包括内镜下氩气治疗、圈套切除治疗。一般息肉切除之后,患者住院期间需要暂时禁食水几天,在临床主要是补液输液观察,观察患者切除息肉部位有没有出血情况,有没有创口的情况,还要注意观察有没有感染的迹象。一般根据胃肠镜下的治疗情况决定患者的禁食水时间、输液补液的时间,进而再决定患者何时开始进食。进食一般从流食、半流食到普通饮食过度。根据胃肠镜的治疗情况还可以决定病人的出院时间。做完手术以后,如果没有好好的护理,那么身体恢复的速度就会变慢,而且复发的几率也会非常高,所以患者一定要自己好好的护理,让身体尽快恢复健康。
01:41
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患有肠息肉的病人,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没有任何的症状。但是,有极个别的患者,可以出现以下症状:腹痛的症状,是患有肠息肉的病人,在疾病早期最明显的症状。肠息肉患者的腹痛程度,均不一样。患者的疼痛部位,可以在中腹部或者是脐周的部位。对于疼痛性质,大多数的患者可以为隐痛、绞痛、胀痛以及钝痛,有很多患者都会出现间歇性疼痛的症状。肠息肉会引起便血,但无痛,患者在排便时要注意避免挤压,以免息肉脱落,患者起居不注意、常无规律,会使得病情加重。便秘,如果在平时的时候,大便正常的人,突然开始出现便秘的情况,出现大便变细,也出现凹槽、黏液等症状。出现这种症状,就要引起重视。如果遇到这些情况,需要尽早去医院做全结肠镜检查。
01:26
肠息肉手术后注意事项
肠息肉是属于一种良性的病变。肠息肉的发生,与局部炎症的刺激,有很大的关系。而且,一般情况下,肠息肉还会有产生恶变的可能。所以,患有肠息肉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摘除。一般情况下,进行肠息肉的手术治疗,都是可以通过肠镜,进行息肉的切除。在做完肠息肉的手术以后,通常情况下,患者在一周之内的时间,不能够同房。如果同房,可能会引起妇女出现子宫收缩,子宫收缩就会刺激肠壁痉挛。由于同房引发的痉挛,就会导致肠穿孔或者是肠镜下电灼。一般来说,患者在肠息肉术后,具体多久能够进行性生活,是需要看患者具体的手术方式。但是,通常一周后,同房比较好。肠息肉切除以后,肠子会比较薄弱,同房容易引发感染和肠穿孔,所以一周后同房比较好。
儿童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小儿肠息肉主要在直肠,患者以2~8岁最多。小儿肠息肉临床表现主要是大便带血或便后滴血,血的颜色鲜红,鲜血附于大便表面,与大便不相混,出血量常不大,但极像内痔出血,因此在儿童期有类似内痔出血症状时,首先应考虑到直肠息肉病的可能。
直肠增生性肠息肉是什么
直肠增生性肠息肉又称为化生性息肉,是一种非肿瘤性的息肉。因其多发生在直肠,故名直肠增生性肠息肉。直肠增生性多数在40岁以后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增生性息肉是良性的,没有癌变倾向。
肠息肉一定要切除吗
肠息肉从原则上来讲还是需要切除的,因为肠这个部位,每天都会有有大便通过的,如果说不趁早除掉它,那么时间长了,是很有可能会癌变的。如果确诊是肠息肉,那么还是要把它烧灼掉的,这样就降低患结肠癌的可能性了,根据肠息肉的性质,进行切除。所以说肠息肉的切除手术是值得做的一个手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