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抽动症挂什么科

发布时间:2020-06-2856975次浏览

抽动症多发生于儿童身上,可到小儿精神科或小儿科就诊,通过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等明确病因,及时治疗。
  抽动症多发生于3~15岁儿童中,可到小儿精神科就诊,若分类不详细,可到小儿科就诊。其因多种原因引起,如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家庭因素可导致孩子心理受损伤,出现抽动症。通过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等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抽动症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心理治疗主要是分析并消除诱因,配合肌肉松弛疗法等效果较好。必要时配合抗精神病类药物,如泰必利、氟哌啶醇等治疗。一些患儿可能需手术治疗,如植入脑深部电刺激器等。

相关推荐

吃右佐匹克隆多久停药
吃右匹克隆多久停药因人而异。如果患者急性失眠、病程较短,服药期间症状得到了改善就可以停药。如果患者是慢性失眠、病程比较长,那么服药时间也较长,可以一直服用到失眠的症状完全改善在考虑停药,但是在停药时要缓慢减量,减量后不影响睡眠在完全停药。右匹克隆是非苯二氮卓类药物抗失眠药,因为它的副作用相对来说较少,没有明显的成瘾性和依赖性,没有宿醉效应,所以即使服用较长的时间也问题不大,但是总体而言服药剂量、服药时间和停药时间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不能一概而论。
语音时长 01:05

2021-05-20

111232次收听

01:45
抽动症是脑子有问题吗
抽动症就是脑功能障碍的疾病,而且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递质发生了调节的紊乱导致脑功能的障碍。就是一部分的肌肉由于神经递质的调节紊乱,肌肉在不自主的运动,刺激到控制局部肌肉运动的这部分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才会出现抽动症的表现,所以抽动症是不能够通过意志来进行能够控制的。抽动症的治疗主要是给与改善神经递质调节的药物,当然往往还得需要配合精神、神经类家庭护理的治疗手段,才能够很好的控制抽动症。
01:46
抽动症和多动症一样吗
抽动症和多动症完全是两个疾病,抽动症是以面部,或颈部、躯体的部分肌群不自主的抽动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而多动症主要表现在注意力的缺陷。多动症主要是注意力的缺陷,而抽动症主要是是无法控制的肌肉的抽动,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疾病。治疗的方法和诊断的标准都有极大的不同,根本的不同,所以治疗的手段也是不同的,这两类疾病都属于小儿的神经精神类的疾病,都是需要专业的神经精神科的医生来进行综合的评估,最后决定治疗方案。
得了抽动症严重吗
大多数朋友对于抽动症这种病都不陌生,但是对于这种病的危害不是特别清楚,这就导致许多患者不能及时治疗给自身带来了很大的麻烦,那么抽动症严重吗,下边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种病的具体危害。
抽动症的危害大吗
抽动症是一种儿童疾病,对小孩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家长对此都十分重视,那么抽动症具体给孩子会带来哪些危害呢?相信大家也十分的想要了解,那么抽动症的危害大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抽动症对孩子的危害
抽动症病因分类介绍
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抽动症病因分类介绍,说到抽动症,一定是所有家长都不愿意见到的,孩子一旦患了抽动症这种病,就有可能影响到孩子以后的发育,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给孩子做好预防抽动症的工作特别的重要,只有清楚的知道了诱发抽动症的原因就可以做到有效预防的目的,下面介绍几点诱发抽动症的原因。
抽动症吃些什么药
抽动症一般可以吃抗精神病类的药比如氟哌啶醇、硫必利,也可以吃中药比如静灵口服液。抽动症是儿科界的关注和研究是这些年才热起来的,以前对它的认识不足,方面的药物相对来说比较少,一般有西药或中药。1、西药比如有抗精神病类的药,比如氟哌啶醇、硫必利的药,对控制疾病有一定的效果,同时也有相应的副作用,它的副作用也不能忽视,因此有些吃到一定时就不愿意吃了,也有复发时,有些孩子吃到一段时间后,对药耐药了有些好几种药合用一起用的话,现在也控制不住,所以它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流程还比较长。2、中药方面,以前就没有太多的方面的药,两年有比如静灵口服液,原来是用来治疗多动症的药,现在有些医生用它来治疗抽动症也有一定效果,其它的在近几年中成药也有好几个,另外一个治疗方法,中医辨证治疗有很多种方法,有很多观点,可以通过医生看病,根据医生给你辩证治疗用药比较好。3、抽动症的治疗除了药物以外,医生不能忽略精神方面的治疗,医生要和老师取得配合,孩子不能老批评,要多鼓励、多暗示,向好的方面暗示,多表扬,要发现他的亮点及时给予肯定,有利于孩子的康复,另外注意力下降,医生可以进行规律的训练,慢慢的逐渐的恢复,还可以做运动方面的治疗,比如感统训练等,都是治疗方法。
语音时长 03:05

2020-03-12

67032次收听

孩子出现抽动症时应该怎么办
孩子出现抽动症,有的时候它首先是一个认识问题。比如说有一次给孩子看感冒的时候,医生发现孩子有抽动症,医生就给他开玩笑说,“我说你等感冒好了以后再过来看看”,为什么?我说“孩子好像有抽动”,这家长就很不高兴,他说医生才有抽动,说明家长对这个不认识,没有意识到抽动症对孩子的危害。有些孩子在课堂上挤眉弄眼,抽动症发作,挤眉弄眼的肢体不自主活动,往往有老师觉得他是淘气,不好好上课,给予批评,甚至告家长,家长不认识的话,给孩子打骂,给孩子有压力。这都是那种家长和社会对这个病都不认识。这种会给孩子造成第1个孩子因为家长高压,孩子本身这些动作都是不自主的,它不能控制的,他一紧张可能加重他的病情。然后因为家长老打骂,老师老批评,不利于孩子的生理发育,孩子经常会自卑。所以抽动症的治疗医生不光是要药物的治疗,很重要的一方面,家长和老师以及全社会的来配合,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多一些正能量的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康复。
语音时长 01:56

2020-03-12

60592次收听

儿童抽动症注意事项
儿童抽动症的注意事项比较多,社会环境和心理关注方面要给宽松的环境,增加孩子信心,这样有利康复。饮食方面不要吃刺激性食物,休息环境注意安静,适当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活动,锻炼注意力。儿童抽动症是孩子不自主的动作增多,临床上叫行为性抽动。还有语言性抽动,比如骂人、大喊大叫、发怪声等。同时有注意力下降、任性、不听话、学习成绩下降、多动,会捣乱破坏课堂的学习秩序。这对孩子来说是不由自主的。对家庭或学校来说,如果孩子老师不认识这种问题,觉得孩子的淘气是调皮,给他责难、打骂或体罚,让他到边上站着或一个人在那待着,对孩子的病情不利。建议在看完病、知道这个病后,不要不承认它,要大胆的认识这个病,和老师、幼儿园阿姨沟通,孩子本身易激动,易亢奋,再吃刺激性食物是不利的。孩子本身多动控制不了,所以要给他安静的环境休息好,给他充分的休息时间。暴力性的视频要少看或不看,注意视频用眼时间。多带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很多体育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和协调能力。这种孩子的协调能力是下降的,要多关心孩子,多和孩子谈心,多鼓励孩子,学校要少批评、多鼓励,发现孩子的亮点,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有利于康复。
语音时长 03:29

2020-03-12

57923次收听

02:11
抽动症不治能自愈吗
小儿抽动障碍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神经和精神方面的发育不同步,而不是身体某部位发生的器质性病变,不会危及生命。据研究发现,小儿抽动症的患者约有50%左右在成年后病情会慢慢稳定,逐渐自愈。但仍有很多患者必须通过治疗才能痊愈。大概有5%~10%的病人即使治疗,也有可能不会痊愈,抽动的症状可能会遗留终生。因此,希望患儿和家长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觉着不进行治疗,抽动症也可以自愈,如果症状遗留到成年甚至终生存在,可能对孩子后的自信心产生损伤,对他今后的性格、工作、生活等方面产生影响。所以,如果孩子在儿童期出现抽动症状,还是应当及时就诊,尽量积极地接受治疗。
03:16
引起抽动症的原因
抽动症可能和病毒感染、遗传、过敏、大脑的发育不同步,或者大脑神经递质的传递有关系。一般5到8岁的学龄前期和学龄期的儿童和青少年为主要发病人群,但近几年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小龄化,有些患儿3岁左右就开始出现症状,而且男孩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诊断时要排除其他疾病,如脑炎、癫痫、咽炎、过敏、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引起抽动症状。中医认为抽动症和肝、心、脾有关系,所以中医治疗是从心、肝、脾入手,效果也不错。
02:58
成年人抽动症怎么治
成年人抽动症治疗方面可以参考儿童的常用药,或者选择中药治疗。明确小时候是否患病,是什么时候发作,到成年期间有没有进行治疗,可能小时候的抽动障碍迁延到成年,治疗就相对比较困难,也可能会携带终生。可能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引起抽动症状,包括癫痫、脑部的供血不足、多发性神经炎或神经系统其他的病变等,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后,才能考虑是成年人的抽动障碍。
抽动症反复发作怎么办
对于抽动症这种疾病,如果患者出现了反复发作的情况,是需要及时的对疾病进行改善的。这个时候患者不要吃一些含铅的食物,还要及时的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此时家长也不能够忽略精神方面的治疗,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什么叫抽动症
抽动症也称抽动障碍,这是起源于儿童时期,或者是有些在青少年时期起病的一种神经精神性疾病。抽动症主要是以不自主的快速的反复的肌肉的抽动,一种异常症状。临床上根据它的临床特点和它的病程,分为短暂性的抽动障碍,有些也称为慢性的抽动障碍。还有一些病人慢性抽动障碍当中,他还伴随喉部发生抽动障碍,还有一部分属于多发性的,有时除了眼部抽动,然后鼻子嘴巴,一会出现了肩膀等等这些抽动,所以它就叫做多发性抽动障碍
语音时长 01:25

2019-07-03

63542次收听

腿抽筋是什么原因
腿部抽筋有可能是缺钙原因造成的,腿部抽筋也就是肌肉筋挛出现不自主的收缩,发作的时候疼痛感觉也非常明显,腿抽筋的原因还有缺钠,血液流通不畅,腿部过于寒冷,睡觉姿势不正确,运动强度过大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