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怎么引起的

发布时间:2020-08-2156016次浏览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比较典型的一个原因就是咽鼓管阻塞,腺样体肥大或者是鼻咽部肿瘤都会造成这种情况。如果说患上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是发生了变态反应,也有可能会诱发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除此之外,该病的发生和气压损伤、细菌或者是病毒感染等因素也有关系。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是发生在中耳部位的一种非化脓性炎性疾病,该病的主要特征就是中耳出现积液,听力也会下降。如果病情严重,有可能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所以我们需要了解该病的发病原因,以便及时预防。那么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怎么引起的?
  1、咽鼓管阻塞
  这一种疾病很有可能是因为咽鼓管阻塞所致,常见于腺样体肥大或者是鼻咽部肿瘤。如果说做了头面部的放射线治疗,也容易出现咽鼓管阻塞的问题,从而加大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除此之外,鼻中隔偏曲或者是鼻腔填塞异物也容易引起这种情况。
  2、上呼吸道感染或是变态反应
  上呼吸道感染或是变态反应也有可能会引起这种疾病,比较常见的情况就是感冒、急性鼻炎、鼻窦炎、变应性鼻炎等鼻咽部的疾病。这些疾病会使鼻甲出现肿胀现象,进而对咽鼓管的咽口形成阻塞,影响到中耳的正常功能,又或者是咽鼓管本身发生了病变,导致炎性水肿和粘连,这都很容易引发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3、气压损伤
  气压损伤也是引起这一类中耳炎的罪魁祸首之一。不管是乘坐飞机还是潜水,都有可能会遇到气压变化过快的问题。如果说这个时候中耳内的气压不能及时平衡,就有可能会诱发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4、细菌或者是病毒感染
  某些细菌或者是病毒感染也容易诱发该病。不少患者的中耳积液当中都有致病菌存在,比如说流感病毒、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从这方面可以看出,该病的发生和细菌或者是病毒感染是有一定关系的,治疗时最好是找到具体的致病菌,这样可以制定出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确保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关推荐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怎么治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出现就会导致听力受到影响,所以就应该尽快的选择治疗,治疗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选择药物性治疗,也可以选择饮食性治疗,另外在生活中也是要多注重锻炼,提高人体的抵抗能力,尽可能的去除耳朵内的脓液。
分泌性中耳炎能自愈吗
分泌性中耳炎能否自愈需看具体病情。若是感冒等引起的轻度分泌性中耳炎,一般情况下能自愈。但若是严重分泌性中耳炎,自愈可能性很小。
耳朵有积液怎么办
耳朵有积液,可以药物治疗、鼓膜置管、咽鼓管球囊扩张等。耳朵里积液主要见于两种:一种就是鼓室腔积液,主要是指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有鼻喷达芬霖、使用抗生素、激素,还有促使分泌物排泄的药物,如切诺、欧龙马等等,除了药物治疗。还可以采取鼓膜置管、咽鼓管球囊扩张等治疗方法,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之后得到治愈,少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有创伤的治疗。除了中耳积液,还有内耳积液,即常说的膜迷路积水,主要见于梅尼埃病,主要是给予系统的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以及其他治疗,比如活血化瘀的中成药的治疗等等。梅尼埃病的治疗还涉及到一个静止期的治疗,即避免梅尼埃病急性发作的治疗。
语音时长 01:38

2020-04-16

59202次收听

分泌性中耳炎是怎么回事
分泌性中耳炎是怎么回事分泌性中耳炎主要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我们中耳腔的压力与外界的压力不平衡,中耳腔呈现一种负压的状态,然后中耳鼓室的黏膜分泌出一些液体积聚在中耳腔,导致中耳积液,然后出现耳鸣、耳闷、听力下降这些临床的表现。引起我们这个中耳腔压力不平衡的主要的是我们的咽鼓管的不通畅,很多原因可以导致不通畅,比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那么咽鼓管粘膜充血水肿,咽鼓管周围的新生物,比如腺体肥大堵塞了咽鼓管的咽口,也会导致咽鼓管的堵塞。所以临床上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是很多的。总而言之,我们首先要针对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进行检查,然后再根据他具体的原因、具体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语音时长 01:31

2020-04-16

52888次收听

分泌性中耳炎严重吗
分泌性中耳炎严重吗?我们说分泌性中耳炎主要的是由于咽鼓管堵塞中耳腔负压,然后中耳腔出现分泌物集聚,这些液体的积聚,然后出现患者的耳鸣、耳闷、听力下降这些症状。患者出现了听力下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中耳腔的那个积液,逐渐的变浓稠,有可能出现鼓室的硬化,然后鼓膜内陷与鼓室内的鼓岬等结构粘连,导了中耳粘连。到鼓室硬化、中耳粘连这个阶段那么治疗是非常棘手的,术后处理也是非常复杂,所以我们临床上一般的是在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一般要先用药物治疗,然后观察3~6个月或者是1~3个月再采取,不行再采取了手术治疗。所以、总而言之,分泌性中耳炎是相对严重的,临床上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避免的出现患者听力下降,或者是听力下降之后经过手术治疗不能恢复的严重的状态。
语音时长 01:41

2020-04-16

64985次收听

分泌性中耳炎是什么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特点的一种中耳腔内非化脓性的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在儿童期间最多见,发病率非常高,也是造成儿童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泌中耳炎也叫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等,现在都统一命名为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分为急性或慢性,慢性分泌中耳炎是由于急性分泌中耳炎迁延而来,无论是急性中耳分泌性中耳炎是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原则和方法都差不多。分泌性中耳炎看似是一个比较小的病,但实际上引发分泌性中耳炎原因有很多,甚至于有恶性的疾病,比如成年人中的单侧的分泌中耳炎,要高度警惕鼻炎癌的发作,鼻咽部肿物,因此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是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分泌性中耳炎,如果得不到一个及时地治疗,会继续发展从而产生黏连性中耳炎,甚至于导致鼓膜的这种穿孔,内线出现中耳胆脂瘤等一系列更重的中耳的疾病。从而破坏中耳腔内的正常的结构,导致听力不可逆的损害。
语音时长 02:13

2020-03-05

57089次收听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有什么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有观察鼓膜、听力检测或者是声导抗检查等。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主要是依靠局部的体检,要观察患者的鼓膜,一般情况下分泌性中耳炎的鼓膜,是一个内陷状态,向里塌陷。同时鼓膜会呈现橙黄色或者是橙红色,或者琥珀色。正常的鼓膜是一种半透明瓷白色,当液体还不是非常多的时候,可以透过鼓膜看液平面,能看到中耳腔里有积液。如果液体非常多,鼓膜反而可能是向外膨隆。4岁以下的没法做听力检查,而听力检测是必须的检查方法。4岁以下的儿童,只能做声导抗的检查。声导抗正常的情况是A型曲线,出现了鼓室积液是B型曲线,出现了鼓室的负压状态是C型曲线。4岁以上的儿童,如果能够配合,能够理解检查要求,可以加做纯音测听。因为测听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听力的性质,还有听力损失的程度。
语音时长 01:58

2020-03-05

47751次收听

03:00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特点的中耳腔内非化脓性的中耳炎。这种病症儿童发病率较高,也是造成儿童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泌中耳炎还有很多叫法,比如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等。分泌性中耳炎分为急性或慢性,慢性分泌中耳炎是由于急性分泌中耳炎迁延而来,区分急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以两个月、三个月为界。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原则和方法差异不大。分泌性中耳炎得不到及时治疗会继续从而产生黏连性中耳炎,甚至导致鼓膜穿孔,内线出现中耳胆脂瘤等一系列更重的中耳疾病。所以对于分泌性中耳炎要给予高度重视。
03:03
分泌性中耳炎症状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在发作之前,通常有感冒病史或气压急剧变化史,发作时会感到耳痛,听力下降,耳堵、有闷塞感。分泌性中耳炎,在夜间病情会加重。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比较隐蔽,不能明确描述发病时间。当耳朵里分泌物粘液较稀薄的时候,随着头部位置的摆动,出现听力变化。小孩子因为不能明确地描述自己的听力变化,往往会被忽视,所以家长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听力症状。分泌性中耳炎,还有就会产生一种耳鸣的声音,多是一种比较低调的,比如轰的这种低调的耳鸣声。当分泌中耳炎液体比较稀薄时,打哈欠或者是擤鼻涕的时候,就可以听到耳朵里面有水过气泡的声音。
02:21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引起的
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非常多,主要原因有咽鼓管功能不良、感染的原因、免疫系统下降。咽鼓管连接是鼻咽部和耳朵之间的主要管道,主要将鼻腔里的气体通过吞咽打哈欠短暂的咽鼓管开放的形式,把气体输送进中耳腔内。如果咽鼓管功能出现障碍,对中耳腔里气体的输送不及时。当中耳腔内的气体被消耗殆尽之后,气压成为负压状态,中耳腔里血管的通透性就会增高,血清通过血管渗到中耳腔里,从而形成中耳积液。所以咽鼓管功能不良,导致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一个产生的机制。
02:48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主要是依靠局部的体检,观察患者的鼓膜,正常情况下,分泌性中耳炎的鼓膜,是内陷状态;正常的鼓膜是半透明瓷白色的颜色,当液体不多时,可以透过鼓膜能看到中耳腔里有积液的水平面。如果当液体较多时,鼓膜向外膨隆,对于4岁以下儿童,做声导抗的检查。声导抗正常的情况是A型曲线,出现了鼓室的积液,是B型曲线,出现了鼓室的负压状态是C型的曲线。还有纯音测听。因为测听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听力的性质,还有听力损失的程度。
02:28
分泌性中耳炎能自愈吗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非常高,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几乎是所有的儿童都会因为感冒或者是慢性的鼻炎,这些疾病来诱发分泌性的中耳炎。大多数的分泌性中耳炎是可以自愈性的,有自限性将中耳腔里的积液自行吸收,通过咽鼓管排出。可以自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首先是要治疗原发病,比如感冒、慢性的鼻窦炎、腺样体的肥大、慢性扁桃体炎。这些疾病可以给予鼻部粘膜的促排剂。也可以给予粘膜的收缩剂。病情比较重的患者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抗生素。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防出现长期的分泌性中耳炎迁延不愈的情况。尤其是成年人单侧的分泌性中耳炎,要密切的随访。要鼻咽部的检查,排除鼻咽部肿物,导致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这种危险。
分泌性中耳炎应该怎么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应该选择的治疗方法是和病情有关系的,常见的治疗方法是用药与按摩相结合治疗,也可以根据病因治疗,及时检查确诊疾病治疗,也可以把鼓膜切开进行治疗,治疗之后也要注意做好耳朵护理。
分泌性中耳炎是怎么回事
分泌性中耳炎出现的几率非常的高,但是大部分的人可能对于这种疾病了解的也并不是很多,这种疾病之所以出现,其实和咽鼓管功能障碍,防御功能障碍都有一定的原因,除了这些原因之外,可能也是因为受到感染而导致的,所以说积极接受治疗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儿童,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国外有资料统计90%的儿童在学龄前会罹患分泌性中耳炎,并且平均每年发病四次。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会损害儿童的听力,最终影响患儿的言语发育和学习,因此要重视分泌性中耳炎,力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