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发布时间:2018-06-2559260次浏览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儿童,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国外有资料统计90%的儿童在学龄前会罹患分泌性中耳炎,并且平均每年发病四次。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会损害儿童的听力,最终影响患儿的言语发育和学习,因此要重视分泌性中耳炎,力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为什么容易发生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复杂,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咽鼓管阻塞、细菌病毒感染、急性中耳炎治疗不彻底等都可以引起分泌性中耳炎。鼻炎、鼻窦炎儿童长期鼻塞,肥大的下鼻甲会阻塞咽鼓管;反复睡眠打鼾儿童,肥大的腺样体也会阻塞咽鼓管;过敏性体质患儿因为变态反应,咽鼓管粘膜水肿阻塞咽鼓管;反复的“感冒”,上呼吸道的细菌、病毒经咽鼓管侵入中耳发生感染;小儿咽鼓管呈水平位,鼻咽部炎症易经其倾入中耳,小儿咽鼓管软骨弹性差,软骨段的管壁易发生塌陷而狭窄,影响通气引流,这都是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的解剖生理基础。

如何发现分泌性中耳炎?

临床表现:耳闷胀感,听力下降,听声音遥远,隐约耳痛,耳鸣,急性期耳部间歇性跳痛,婴幼儿表现为反应迟钝、误听、注意力不集中,看电视开大声等。诊断:1.电耳镜检查可见中耳积液征;2.声导抗测试呈“B”或“C”型曲线;3.听力测试或听性脑干反应(ABR)骨气导阈值检查多存在骨气导差。

如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1.保守治疗:急性期可用抗生素、激素,同时加用黏液促排剂如口服桃金娘油治疗,鼻塞时可用鼻腔减充血剂。

2.手术治疗指征:①病程持续3个月以上;②伴有高危因素(腭裂,永久性听力下降,言语发育迟缓或障碍,自闭症,与遗传有关的综合征、颅面发育异常等所引起的认知和言语表达障碍等)的患儿宜尽早手术;③观察期间较好耳的听力水平为40 dB或更差;④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手术应慎重!具体方式:可采用鼓膜穿刺、切开或置管术;腺样体肥大可行腺样体切除术。

3.佩带软带BAHA:对于不适合手术或不愿意手术的儿童,不论年龄大小都可以佩带软带BAHA,能迅速改善患儿的听力,以免影响听觉发育、甚至言语发育。

相关推荐

咽唾液耳就会朵响是怎么回事
咽唾液的时候会吞咽动作,咽部会有肌肉的收缩,会有大量咽部、舌腭肌、咽腭肌、腭帆张肌这种所谓咽肌收缩,收缩了以后咽部有咽鼓管儿和耳朵是通着一收缩咽鼓管,这管口被一牵拉咽鼓管就开放了,开放了以后会有气体进入到耳朵里面气体进入耳朵里边压力有一个变化会引起耳膜活动,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耳膜上有咽鼓管儿的肌肉的收缩本身,吞咽时就可以直接收缩掉耳膜会引起耳膜响动、震动本身就可以耳朵响、吞咽,通过两个方式使耳朵响,吞咽的时候肌肉收缩鼓膜张。
语音时长 02:23

2021-09-29

75006次收听

小孩得了分泌性中耳炎如何治疗
小儿得了分泌性中耳炎,可以通过药物或者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相应的抗生素,或者说口服粘膜促排剂,改变咽鼓管表面的张力,从而提高咽鼓管开放的张力。还可以口服一些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这样也可以很好的治疗和缓解分泌性中耳炎。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或者是没有效果,则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做鼓膜穿刺,或者是鼓膜切开手术。如果小孩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同时,鼻子也有鼻塞的现象,则需要进行鼻部疾病的检查。如果鼻部伴有腺体肿大或者是鼻息肉的情况,则需要结合相应的鼻部手术来进行治疗,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语音时长 01:08

2021-01-21

91843次收听

分泌性中耳炎是什么引起的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可以分为非疾病因素和疾病因素。非疾病因素包括了家族遗传和居住环境不良,其中家族遗传更为常见。疾病因素主要是咽鼓管堵塞或病菌感染,咽鼓管堵塞是其他疾病造成的,如鼻咽炎或慢性鼻窦炎。感染在早期不及时控制的话,后续会形成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能自愈吗
分泌性中耳炎能否自愈需看具体病情。若是感冒等引起的轻度分泌性中耳炎,一般情况下能自愈。但若是严重分泌性中耳炎,自愈可能性很小。
分泌性中耳炎有哪些后遗症
分泌性中耳炎积液堵塞耳道,常出现听力下降的表现,严重时会导致耳聋、耳鸣,炎症蔓延时,也可引起面瘫、脑膜炎等后遗症。
分泌性中耳炎会不会遗传
分泌性中耳炎不会,常见病因为感染、气压损伤、上呼吸道病变等,家族中患有分泌性中耳炎,与环境有关,与遗传无关。
分泌性中耳炎是怎么回事
分泌性中耳炎是怎么回事分泌性中耳炎主要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我们中耳腔的压力与外界的压力不平衡,中耳腔呈现一种负压的状态,然后中耳鼓室的黏膜分泌出一些液体积聚在中耳腔,导致中耳积液,然后出现耳鸣、耳闷、听力下降这些临床的表现。引起我们这个中耳腔压力不平衡的主要的是我们的咽鼓管的不通畅,很多原因可以导致不通畅,比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那么咽鼓管粘膜充血水肿,咽鼓管周围的新生物,比如腺体肥大堵塞了咽鼓管的咽口,也会导致咽鼓管的堵塞。所以临床上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是很多的。总而言之,我们首先要针对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进行检查,然后再根据他具体的原因、具体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语音时长 01:31

2020-04-16

52888次收听

分泌性中耳炎严重吗
分泌性中耳炎严重吗?我们说分泌性中耳炎主要的是由于咽鼓管堵塞中耳腔负压,然后中耳腔出现分泌物集聚,这些液体的积聚,然后出现患者的耳鸣、耳闷、听力下降这些症状。患者出现了听力下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中耳腔的那个积液,逐渐的变浓稠,有可能出现鼓室的硬化,然后鼓膜内陷与鼓室内的鼓岬等结构粘连,导了中耳粘连。到鼓室硬化、中耳粘连这个阶段那么治疗是非常棘手的,术后处理也是非常复杂,所以我们临床上一般的是在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一般要先用药物治疗,然后观察3~6个月或者是1~3个月再采取,不行再采取了手术治疗。所以、总而言之,分泌性中耳炎是相对严重的,临床上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避免的出现患者听力下降,或者是听力下降之后经过手术治疗不能恢复的严重的状态。
语音时长 01:41

2020-04-16

64985次收听

分泌性中耳炎可以自愈吗
大多数的分泌性中耳炎是可以自愈,有自限性的可以自愈。也是中耳腔里的积液,可以通过自己的吸收,还有通过咽鼓管排出。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非常高,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几乎是所有的儿童都会因为感冒或慢性的鼻炎,这些疾病来诱发分泌性的中耳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首先要治疗原发病,比如感冒,同时要治疗这种常见的诱发原因,比如慢性的鼻窦炎,比如腺样体的肥大,还有是慢性的扁桃体炎。这些疾病可以给予鼻部粘膜的促排剂,也可以给予粘膜的收缩剂。同时如果病情比较重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抗生素,还要密切地观察病情的变化,以防出现长期的分泌性中耳炎迁延不愈的情况。尤其是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成年人单侧的分泌性中耳炎,更要密切的随访。对于这种单侧的分泌性中耳炎,要做一个鼻咽部的检查,排除鼻咽部肿物导致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这种危险。
语音时长 01:37

2020-03-05

69088次收听

03:00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特点的中耳腔内非化脓性的中耳炎。这种病症儿童发病率较高,也是造成儿童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泌中耳炎还有很多叫法,比如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等。分泌性中耳炎分为急性或慢性,慢性分泌中耳炎是由于急性分泌中耳炎迁延而来,区分急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以两个月、三个月为界。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原则和方法差异不大。分泌性中耳炎得不到及时治疗会继续从而产生黏连性中耳炎,甚至导致鼓膜穿孔,内线出现中耳胆脂瘤等一系列更重的中耳疾病。所以对于分泌性中耳炎要给予高度重视。
03:03
分泌性中耳炎症状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在发作之前,通常有感冒病史或气压急剧变化史,发作时会感到耳痛,听力下降,耳堵、有闷塞感。分泌性中耳炎,在夜间病情会加重。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比较隐蔽,不能明确描述发病时间。当耳朵里分泌物粘液较稀薄的时候,随着头部位置的摆动,出现听力变化。小孩子因为不能明确地描述自己的听力变化,往往会被忽视,所以家长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听力症状。分泌性中耳炎,还有就会产生一种耳鸣的声音,多是一种比较低调的,比如轰的这种低调的耳鸣声。当分泌中耳炎液体比较稀薄时,打哈欠或者是擤鼻涕的时候,就可以听到耳朵里面有水过气泡的声音。
02:21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引起的
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非常多,主要原因有咽鼓管功能不良、感染的原因、免疫系统下降。咽鼓管连接是鼻咽部和耳朵之间的主要管道,主要将鼻腔里的气体通过吞咽打哈欠短暂的咽鼓管开放的形式,把气体输送进中耳腔内。如果咽鼓管功能出现障碍,对中耳腔里气体的输送不及时。当中耳腔内的气体被消耗殆尽之后,气压成为负压状态,中耳腔里血管的通透性就会增高,血清通过血管渗到中耳腔里,从而形成中耳积液。所以咽鼓管功能不良,导致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一个产生的机制。
02:48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主要是依靠局部的体检,观察患者的鼓膜,正常情况下,分泌性中耳炎的鼓膜,是内陷状态;正常的鼓膜是半透明瓷白色的颜色,当液体不多时,可以透过鼓膜能看到中耳腔里有积液的水平面。如果当液体较多时,鼓膜向外膨隆,对于4岁以下儿童,做声导抗的检查。声导抗正常的情况是A型曲线,出现了鼓室的积液,是B型曲线,出现了鼓室的负压状态是C型的曲线。还有纯音测听。因为测听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听力的性质,还有听力损失的程度。
02:28
分泌性中耳炎能自愈吗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非常高,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几乎是所有的儿童都会因为感冒或者是慢性的鼻炎,这些疾病来诱发分泌性的中耳炎。大多数的分泌性中耳炎是可以自愈性的,有自限性将中耳腔里的积液自行吸收,通过咽鼓管排出。可以自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首先是要治疗原发病,比如感冒、慢性的鼻窦炎、腺样体的肥大、慢性扁桃体炎。这些疾病可以给予鼻部粘膜的促排剂。也可以给予粘膜的收缩剂。病情比较重的患者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抗生素。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防出现长期的分泌性中耳炎迁延不愈的情况。尤其是成年人单侧的分泌性中耳炎,要密切的随访。要鼻咽部的检查,排除鼻咽部肿物,导致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这种危险。
分泌性中耳炎会聋吗
如果病人对于自身所患有的分泌性中耳炎不及时接受治疗的话,那么就有可能会导致自身出现传导性耳聋的状况,但是这种症状是可以治愈的。与此同时,分泌性中耳炎还会给病人的身体带来其他的危害。比如耳痛以及耳鸣等症状。很容易导致人的身体发生其他的病症,比如粘连性中耳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