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高原性高血压有什么危害

发布时间:2020-08-2557637次浏览

高原性高血压的出现会有一系列危害,首先会引发脑血管疾病,也会引起肾脏疾病,若没有得到有效处置,还可能因此猝死,甚至还可能造成其他的并发症,所以必须要选择正确的治疗,否则后果是特别严重的,随时可能剥夺性命。

高原性高血压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影响,但是因为很多人可能缺乏自我保健知识,平时也没有定期的监测血压,再来到高原地区旅游时也没有引起重视,可是可能出现高原性高血压,可是也会有严重的危害,那么高原性高血压有什么危害呢?
  1、引发脑血管疾病
  首先就会出现脑血管疾病,根据一组病例的调查,一般如果存在高原性高血压,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就可能造成并发症,因为并发症死亡的几率大概占据74.6%左右。研究表明,血压越高,并发症的出现几率也就越高,所以需要引起重视。
  2、引起肾脏疾病
  长时间的高原高血压可能就会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在逐渐减退时,也可能会造成多尿、尿液中含蛋白又或是红细胞的情况,尿浓缩功能低下,出现尿毒症也是比较常见的。
  3、引起猝死
  猝死在目前的临床上出现几率比较高的一种状态,往往会有意识丧失、发生呼吸暂停、又或心跳停滞等现象,一般性在出现之后,可能在一个小时内就会死亡。高血压也会因为左心室负荷增加,出现心律失常冠心病,而这些疾病也是造成猝死的主要关键。冠心病猝死的几率大概占据了90%左右,所以此时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4、造成其他并发症
  高原性高血压的出现还可能会造成其他的并发症,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心脑血管疾病,还会出现肾脏疾病,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充血性心率衰竭、又或是左心室肥厚,这些并发症的出现已经严重的威胁到生命健康,所以这些严重并发症的出现,要想得到有效治疗,首先就应该采取药物性治疗又或是选择物理性质的。

相关推荐

04:18
使用降压药的方法
高血压是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病,由其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是造成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一原因。规律服用降压药,是控制高血压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不过很多人在服用降压药物的时候,并不能掌握最佳的服药时间,从而导致药效降低,或是不良反应增加。在血压高峰前的一到两小时服药最好,能起到有效控制血压,保持血压控制平稳等效果。服用降压药的时候不建议患者用酒、饮料等送服,可使用温开水。最安全的降压药对于降压药物的选择不存在最安全的药物,只有最合适的药物。利尿剂,代表药物包括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等。β受体阻滞剂,例如美托洛尔,降压效果迅速,有降低心率的作用,且能够改善预后。钙通道阻滞剂,例如硝苯地平,降压效果好,且个体差异较小。对老年人高血压有效。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例如卡托普利,特别适用于糖尿病,肥胖,有心脑肾靶器官损伤的病人,能够改善预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例如缬沙坦,能够抑制心脏重塑,改善预后,与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效果类似,但不会引起干咳。降压药吃了多久见效吃完降压药多久起效,取决于患者是服用长效降压药还是短效降压药。一、如果患者服用长效降压药,通常在服用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内起效,在6~8小时的时候,药效是最高峰。二、如果患者服用短效药物,通常在服用后15分钟起效,2~3小时的时候,药效是最高峰。降压药的正确服用方法降压药的服用要根据每个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判断,具体还要遵照医嘱按照剂量服用,要坚持长期的服用降压药,不要擅自停用或者将降压药物减量。要使用长效的降压药物才能24小时平稳的降压,最好在早晨起床空腹的时候服用降压药物,可以减少食物的影响。早晨起来会有一个晨峰血压的升高,晨起服用降压药物可以避免晨峰高血压的出现。如果有夜间血压升高的情况,下午需加用降压药物来控制夜间血压的升高。降压药什么时候吃效果最好大多数人的血压规律,都是在白天升高,夜间降低,所以应在清晨起床后服药,对白天血压控制较好,又避免夜间血压过低。不过有些人的血压规律与正常不同,表现为夜间高压或是清晨高压,就需要调整在睡前服药,以产生更好的控制效果。建议做24小时血压动态监测,掌握自己的血压规律,确定服药时间。在高血压治疗中,需要掌握降压药的“时间密码”,根据自己的血压规律与所用药物,确定具体的服药时间,才能发挥出降压药物的最佳药效,并且减少副作用。
六十岁血压正常是多少
正常人的血压和年龄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和所有的年龄段,都有直接的关系。成人的血压是有统一的标准范围的,2018年中国的高血压指南里边规定,六十岁仍然是标准的血压范围,就是小于140/90mmHg。但是,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的血压标准,就开始有所变化了,例如六十五到七十九岁,血压标准值范围,是小于150/90mmHg就可以。如果病人能够耐受,也可以降到140/90mmHg以下。大于等于八十岁以上的老年人,血压的标准范围要小于150/90mmHg。因此,不同的老年人的年龄段,血压的标准值稍有区别。六十岁人的血压,和正常成人的血压的标准值,是一样的,主要符合正常血压小于120/80mmHg,正常高值血压,在120到139mmHg,80到89mmHg之间,符合高血压的诊断范围。大于等于140/90mmHg,如果血压低于90mmHg,这是收缩压,舒张压低于60mmHg,就是低血压了。六十岁以上要注意保持血压稳定,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个,就是遇事不要急躁,保持心平气和;第二个,饮食要清淡,限盐,尽量不吃过咸的东西;第三个,早起可以喝杯温开水,清肠化瘀;第四,每天坚持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语音时长 02:54

2021-11-05

118718次收听

02:58
天气冷血压会高吗
天气冷的时候,高血压的患者的血压就会出现上升的情况。天气寒冷会引起血管出现收缩,一旦血管出现收缩,就会作用于人体的神经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就会导致血压升高。除此之外,天气寒冷,就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会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就会作用于肾上腺,肾上腺也会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会引起血压升高。血压波动的时候,由业的高血压医生对目前的报告进行评估,必要的时候要对目前口服的降压药物进行加量,甚至是药物种类的增加。
01:25
吸烟时对高血压有影响吗
吸烟对高血压是有影响的,吸烟引起血压增高的机制如下:一、烟中的尼古丁会损害血管的内皮而加速动脉硬化,血管张力增加后会升高血压,并且吸烟会通过氧化应激而损害一氧化氮介导的血管舒张,而引发血压的增高。二、吸烟会引起血管痉挛,痉挛也会加重血压的增高。三、吸烟可刺激交感神经释放一些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也会引发血压的增高。
持续高血压危害是什么
持续性的高血压对身体的危害比较大,因为长期的血压升高,有可能导致血管逐渐的硬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可能诱发冠心病或者脑血管疾病。血压突然升高过多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脑血管破裂、脑溢血,可能短时间内就会昏睡、昏迷甚至形成脑疝,从而危及生命。长期的高血压,也有可能导致肾脏的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引起肾小球纤维化,发生萎缩或者出现动脉硬化,严重的也可能导致慢性的肾衰竭。确定患有高血压,一定要选择有效的措施,积极的控制血压。
语音时长 01:10

2021-05-28

92593次收听

妇科病会引起高血压吗
一般来说妇科病是不会引起高血压的。高血压病的发生常常是受到遗传因素以及生活中的环境因素相互影响、长期作用共同导致血压升高。其中环境因素包括吸烟、长期过量的饮酒、长期摄入过多的钠盐、体重明显增加以及经常处于精神应激的状态中等。高血压病一旦发生就会终身存在,因此需要长期的给予治疗,要长期服用适宜的降血压药物进行血压的控制,还要积极的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因为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引起重要脏器的损害,导致严重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高血压的病人只要能够及时发现,并长期给予有效的治疗控制好血压,可以使高血压的患者预后得到极大的改善。
语音时长 01:10

2021-05-08

82843次收听

血压忽高忽低是什么病前兆
血压忽高忽低与多种原因有关,如高血压患者服用短效降压药,由于药效持续时间短,可造成这一现象。此外,因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也可发生该症状,还有一些老年人在突然站起时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对于血压忽高忽低症状,应积极寻找病因,并对症治疗。
很多人对高血压认识不足,专家教你如何正确认识高血压,建议收藏
高血压的诊断原则有三种,大家要多重视高血压的诊断原则。接下来,就让专家们来为大家分析介绍下,高血压的诊断原则到底有哪些?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1)患者在休息静坐状态下进行,并尽量排除环境、情绪因素的影响。卧位血压可能偏高于坐位血压,而立位的血压可能偏低于坐位血压。每个体位变化,需2min后再测量变化
02:02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有哪些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主要有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等。治疗高血压的重点有:一、扩张动脉。二、减少水钠潴留。三、中枢性的降压作用。临床上往往用ABCD来指代所有这些降压药,A:ACEI、ARB。B:β受体阻滞剂。C:钙离子拮抗剂。D:利尿剂。这些药能够从大脑中枢来调整血管的舒缩性,以及外周血管。像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都能舒缓外周小动脉的张力,达到降压的目的。对于其它的血管扩张剂,用作降压药的并不多,像硝酸酯类的药物,日常只适用在高血压的危症。上述ABCD基本上可囊括临床上所有的高血压药物。
02:18
怎样预防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预防,要规律吃药,认真遵医嘱做各种饮食治疗、药物治疗、运动治疗和心理治疗等。患者发现自己患有高血压,或者高血压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很好,需要预防高血压进一步加重,或避免发生更严重的并发症。对于疾病预防,分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如果是没有高血压的人,需要没病防病,称为一级预防。对于高血压病人,预防称为二级预防,最主要是有病防病。
高血压如何预防
高血压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体重、限制高脂高盐饮食、戒烟戒酒、坚持用药、运动锻炼、测量血压等。一、限盐、限油脂。平均每日的摄盐量尽量控制在6克以下;含脂的肉类要少吃,尤其是动物油。二、控制体重,体重的指数要控制到24以下;三、戒烟戒酒;四、加强体育运动,多参加户外活动;五、劳逸结合;六、经常测量血压;七、坚持吃药。降压药一定要坚持服用,不能漏服,以免停药后出现血压波动,引起并发症。高血压具有遗传倾向。如果父母双方都有高血压,子女70%的概率患有高血压。
语音时长 02:27

2019-10-10

50841次收听

高血压不能吃什么
不管哪种疾病,对平时的饮食方面,都是需要特别注意的。这种血压高的患者,在生活中是不能多吃盐的,就像太咸的东西,是不能多吃的,对于盐摄入量的限制,一定要放在第一位。另外高血压患者还要注意,不能吃过多的肥肉,肥肉吃的太多会让患者体内的血脂过高,容易造成血液流动速度减慢,甚至是血管堵塞。
四个关于高血压的冷知识
作为高血压患者,你或许知道140/90mmHg是高血压控制的达标线,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盐的摄入有利于血压的管理。但是,你知道体型胖瘦不同,对血压计的选择会有什么区别吗?你清楚血压计上为什么要出现脉搏数吗?
如何预防妊娠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是很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发病率大概是8%到10%。它的病因非常复杂。体重过度增加跟高血压的发病有关系。怀孕期间一定要注意控制体重的增加。另外要注意不能太劳累。孕期期间注意补钙,可以降低高血压的发生。
语音时长 03:07

2018-06-07

67246次收听

适度吃辣利于降压
最近听到一个观点,“高血压患者不宜吃辣椒,以免造成血压升高”,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辣椒不但不会引起血压升高,还具有一定降压作用,高血压患者适度吃辣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