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神经源性萎缩
小儿麻痹症神经源性萎缩通常是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导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引起的肌肉萎缩。
1. 病毒感染
脊髓灰质炎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主要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病毒复制导致神经元变性坏死,其所支配的肌肉纤维失去神经支配而发生萎缩。临床表现为不对称性肢体瘫痪和进行性肌萎缩。
2. 神经元损伤
运动神经元受损后,其轴突发生沃勒变性,神经肌肉接头处失去神经支配。失神经支配的肌肉纤维逐渐萎缩,由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替代。这种病理改变在发病后2-4周开始显现。
3. 肌肉失用
长期瘫痪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缺乏主动收缩的肌纤维逐渐变细,肌原纤维数量减少。这种萎缩在瘫痪持续3个月后变得明显,且与神经源性萎缩共同作用。
4. 血液循环障碍
肌肉活动减少导致局部微循环障碍,营养供应不足。毛细血管网密度降低,肌纤维缺血缺氧,加速了萎缩进程。这种情况在长期卧床的患者中尤为显著。
5. 继发改变
慢性病程中可能出现关节挛缩、骨质疏松等继发改变。这些改变进一步限制肌肉活动,形成恶性循环。严重者可出现肢体畸形和功能障碍。
对于小儿麻痹症后遗神经源性萎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被动关节活动、肌肉电刺激、矫形器使用等。营养支持要保证充足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牛奶、瘦肉等。定期评估肌肉功能状态,预防并发症发生。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压疮。心理疏导也很重要,帮助患儿适应残疾状态。
相关推荐
02:28
02:34
02:45
02:15
01:28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小儿麻痹症是如何引起的
- 2 小儿麻痹症呢怎么得的
- 3 小儿麻痹症是如何造成的
- 4 什么是小儿麻痹症
- 5 小儿麻痹症由什么引起
- 6 小儿麻痹症是怎么引起的?
- 7 小儿麻痹症是怎么来的
- 8 小儿麻痹症是怎样产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