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活检是什么意思
胃镜活检是指在胃镜检查过程中,通过内镜器械对可疑病变组织进行取样并送病理检查的操作,主要用于明确胃部疾病的病理诊断。
胃镜活检通常在胃镜检查中发现黏膜异常时进行,如充血、糜烂、溃疡或肿物等。医生会使用活检钳从病变部位钳取少量组织,取样过程一般无明显疼痛感。取出的组织会被固定后送至病理科,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变化,帮助鉴别炎症、肠化生、异型增生或肿瘤等病变。活检结果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需根除治疗,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密切随访或内镜下切除,胃癌则需综合评估分期后选择手术或放化疗。
少数情况下可能因病变位置特殊、取材深度不足或组织处理问题导致活检结果不明确,此时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或重复活检。对于弥漫性病变或黏膜下肿瘤,可能需要结合超声内镜引导下的深部活检或穿刺活检提高诊断率。部分患者活检后可能出现短暂咽喉不适或少量出血,通常无须特殊处理。
接受胃镜活检后2小时内应禁食禁水,之后可先饮用温水无异常再过渡到温凉流质饮食,24小时内避免辛辣刺激及过热食物。活检当天不宜进行剧烈运动或洗热水澡,观察是否有呕血、黑便或剧烈腹痛等情况。若病理报告提示癌前病变,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胃镜;确诊恶性肿瘤者需及时到消化内科或肿瘤科就诊。日常需注意饮食规律,避免高盐腌制食物,戒烟限酒,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应完成规范药物治疗并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