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月大的宝宝得了荨麻疹怎么办
十个月大的宝宝得了荨麻疹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冷敷止痒、外用药物、口服抗组胺药、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荨麻疹通常由食物过敏、感染、药物反应、物理刺激、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1、避免接触过敏原
家长需排查宝宝近期接触的潜在过敏原,如牛奶、鸡蛋、海鲜等食物,或花粉、尘螨等环境因素。记录饮食日记有助于识别过敏原。若发现明确诱因,应立即停止接触并观察症状变化。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也应暂时回避可疑食物。
2、冷敷止痒
用凉毛巾轻轻敷在皮疹部位,每次5-10分钟,可缓解瘙痒和肿胀。避免抓挠导致皮肤破损。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洗澡水温不宜过高,禁用刺激性沐浴产品。
3、外用药物
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或弱效糖皮质激素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局部涂抹。避免自行使用含薄荷成分的药膏,可能刺激婴儿皮肤。外用药每日不超过2次,皮疹消退后停用。
4、口服抗组胺药
医生可能开具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滴剂或氯雷他定糖浆,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服药后观察是否出现嗜睡等不良反应。避免使用第一代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可能影响婴儿神经系统发育。
5、就医治疗
若出现面部肿胀、呼吸困难、持续呕吐等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急诊处理。反复发作或病程超过6周的慢性荨麻疹应就诊儿科或过敏专科,可能需进行过敏原检测或免疫调节治疗。
日常护理中,家长需保持宝宝生活环境清洁,定期清洗床单玩具,避免尘螨积聚。辅食添加应遵循单一化、渐进式原则,每3-5天引入一种新食物。急性发作期可暂停添加新辅食。注意观察皮疹变化规律,记录发作时间、持续时长和伴随症状,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适当增加饮水量有助于过敏原代谢,但避免强迫喂水。若哺乳期母亲服用药物,需告知医生评估药物对宝宝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