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秃发性毛囊炎
秃发性毛囊炎是一种以毛囊破坏和永久性脱发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头皮出现脓疱、结痂及萎缩性瘢痕。病因可能与细菌感染、免疫异常、遗传因素等有关。
1、病因机制
秃发性毛囊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发,部分患者存在免疫调节异常,如辅助性T细胞功能失衡。遗传因素中HLA-DR4等基因型可能增加易感性。长期搔抓、油脂分泌过多或头皮外伤可诱发疾病。
2、典型症状
早期表现为头皮毛囊性丘疹和脓疱,伴随灼痛感。进展期脓疱破溃形成黄褐色痂皮,痂皮脱落后遗留圆形萎缩性瘢痕,导致永久性脱发。瘢痕区可见毛囊开口消失,周围可能出现新发脓疱。
3、诊断方法
通过皮肤镜检查可见毛囊角栓和瘢痕性改变。细菌培养可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组织病理学显示毛囊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晚期可见毛囊纤维化。需与盘状红斑狼疮、瘢痕性痤疮等疾病鉴别。
4、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夫西地酸乳膏、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抗生素。严重者可口服多西环素片或米诺环素胶囊。免疫调节剂如泼尼松片可用于急性期控制炎症。瘢痕形成后可尝试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
5、日常管理
避免搔抓患处,使用含吡啶硫酮锌的药用洗发剂。保持头皮清洁干燥,减少油脂堆积。外出时注意防晒,防止紫外线加重瘢痕。饮食需限制高糖高脂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锌。
患者应定期复查评估病情进展,急性发作期每日用生理盐水湿敷患处。选择宽松透气的帽子避免摩擦,枕巾需高温消毒。若发现新发脓疱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挤压。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女性患者需注意激素水平变化对病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