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早产儿容易缺钙
早产儿容易缺钙主要与钙储备不足、维生素D缺乏、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喂养困难等因素有关。钙是骨骼发育的关键营养素,早产儿因提前出生导致体内钙储备不足,需通过科学喂养和医疗干预预防缺钙。
1、钙储备不足
胎儿体内80%的钙在妊娠晚期通过胎盘主动转运积累。早产儿因提前娩出,钙储备量仅为足月儿的50%-60%。骨骼矿化不足可能导致骨密度降低,表现为颅骨软化、肋骨串珠等。建议家长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钙颗粒、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钙剂补充,并定期监测血钙水平。
2、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钙吸收和肾脏钙重吸收。早产儿肝脏25-羟化酶活性低,难以将维生素D转化为活性形式。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有限,每日需补充400-800IU维生素D滴剂。阳光照射不足会加重缺乏,表现为多汗、睡眠不安等症状。
3、胃肠功能不成熟
早产儿胃肠黏膜发育不完善,乳糖酶活性低,影响钙的吸收效率。部分患儿可能因喂养不耐受导致摄入不足。建议采用强化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喂养,必要时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功能,提高钙的生物利用度。
4、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早产儿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不足,难以有效动员骨钙入血维持血钙平衡。低钙血症可能引发手足搐搦、喉痉挛等急症。医疗团队会监测血钙磷水平,严重时需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并配合骨化三醇胶丸促进钙利用。
5、喂养摄入不足
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不协调,胃容量小,易出现喂养不足。每日钙需求量为120-140mg/kg,是足月儿的2倍。家长需遵循少量多次喂养原则,选择钙磷比例适宜的强化营养剂,避免使用普通牛奶替代母乳或配方奶。
早产儿补钙需在医生指导下个体化进行,定期进行骨碱性磷酸酶检测和超声骨密度检查。哺乳期母亲应保证每日1000mg钙摄入,早产儿辅食添加后可引入钙强化的米粉、蔬菜泥等。避免同时摄入高纤维食物影响钙吸收,出现惊厥、呼吸暂停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