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头是怎么回事
秃头可能由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营养不良、精神压力、自身免疫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植发手术、激光治疗、中医调理、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
雄激素性脱发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秃头类型,与毛囊对二氢睾酮的敏感性有关。男性表现为前额发际线后移或头顶稀疏,女性多为头顶头发变薄。可遵医嘱使用米诺地尔酊或非那雄胺片延缓脱发,严重者需考虑毛发移植术。
2、内分泌失调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产后激素变化都可能引发脱发。甲亢患者常伴心悸多汗,甲减者多见皮肤干燥。需通过促甲状腺激素检测确诊,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头发通常可再生,期间可配合使用养血生发胶囊。
3、营养不良
长期缺乏蛋白质、铁、锌、维生素D等营养素会导致休止期脱发,表现为头发均匀稀疏。素食者易缺铁蛋白,节食人群常见锌不足。建议每日摄入50-75克瘦肉、1个鸡蛋,配合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补充,必要时静脉输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4、精神压力
突发重大精神刺激可能引发斑秃,头皮出现圆形脱发区,严重者可进展为全秃。这类脱发多与神经内分泌紊乱相关,需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正念减压训练,急性期可短期外用卤米松乳膏控制局部炎症。
5、自身免疫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扁平苔藓等疾病会攻击毛囊导致瘢痕性脱发,头皮可见红斑鳞屑或萎缩性瘢痕。需通过皮肤活检确诊,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可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但已形成的瘢痕区域无法再生毛发。
日常应选用温和的弱酸性洗发水,避免过度烫染,洗头水温控制在38℃以下。每周进行2-3次头皮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梳头时选择宽齿木梳减少拉扯。饮食注意补充黑芝麻、核桃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限制高糖高脂饮食。若每日脱发量持续超过100根或出现斑块状脱发,建议及时到皮肤科就诊进行毛囊检测和血液生化检查,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