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起皮是怎么会事
脚底起皮可能由皮肤干燥、真菌感染、湿疹、接触性皮炎、掌跖角化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湿护理、抗真菌治疗、外用糖皮质激素、避免接触刺激物、口服维A酸类药物等方式改善。
1、皮肤干燥
长期缺水或环境干燥会导致角质层脱水脱屑,表现为脚底皮肤发白起皮,可能伴随轻微瘙痒。日常需减少碱性清洁剂使用,每日涂抹含尿素或凡士林的足部保湿霜,穿棉质透气袜子帮助锁水。若出现皲裂疼痛可短期使用水杨酸软膏软化角质。
2、真菌感染
红色毛癣菌等真菌侵犯角质层会引起脚底脱屑、发红及环形皮损,常见于足癣患者。确诊需进行真菌镜检,可遵医嘱外用联苯苄唑乳膏或酮康唑软膏,严重时口服伊曲康唑胶囊。需保持足部干燥,避免与他人共用鞋袜。
3、湿疹
过敏或刺激因素诱发局部炎症反应,表现为脚底对称性红斑、丘疹伴鳞屑脱落。急性期有渗出时可湿敷硼酸溶液,慢性期使用卤米松乳膏控制炎症,口服氯雷他定片缓解瘙痒。需排查过敏原如橡胶鞋材、洗涤剂等。
4、接触性皮炎
足部接触镍金属扣、劣质鞋垫等致敏物后,48小时内会出现边界清晰的起皮、水疱。急性期用炉甘石洗剂收敛,严重者短期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日常选择无金属配件鞋子,新鞋穿前彻底清洁内衬。
5、掌跖角化病
遗传性或获得性角质代谢异常导致脚底皮肤增厚、皲裂及片状脱皮。可定期用温水泡脚后涂抹维A酸乳膏促进角质剥脱,疼痛明显时使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抗炎。避免长时间行走摩擦,严重者需皮肤科激光治疗。
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洗后及时擦干足部,选择吸汗透气的棉袜及宽松鞋具。避免自行撕扯皮屑,持续脱皮超过两周或伴随红肿渗液需就医排查银屑病、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真菌感染者需完成全程用药以防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