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倒一周后疼怎么回事
摔倒一周后疼痛可能与软组织损伤、骨挫伤、骨折延迟反应、炎症反应或神经受压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
软组织损伤是摔倒后常见问题,皮下出血和肌肉拉伤可能导致持续钝痛,局部可能出现淤青或肿胀,可通过冷敷和制动缓解。骨挫伤属于轻微骨损伤,X线可能无法显示但核磁共振可确诊,表现为深部压痛和活动受限,通常需要3-4周恢复期。
部分隐匿性骨折初期症状不明显,一周后骨膜反应加剧可能出现刺痛,常见于腕部、肋骨等部位,需CT检查确认。创伤后炎症反应在48小时后达到高峰,可能持续1-2周,表现为红肿热痛,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等外用药。椎体轻微压缩骨折或椎间盘突出可能在摔倒数日后出现神经放射痛,伴随肢体麻木或肌力下降,需神经学检查评估。
建议受伤部位避免负重活动,睡眠时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可适量食用牛奶、鸡蛋、西蓝花等食物。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夜间痛醒、发热等情况应立即就诊,排除感染或进行性血肿等并发症。康复期可遵医嘱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老年患者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特别注意迟发性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