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牙龈萎缩的原因
牙龈萎缩可能由牙周炎、刷牙方式不当、牙齿排列不齐、激素水平变化、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牙龈萎缩通常表现为牙齿敏感、牙根暴露、牙齿松动等症状,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牙周炎
牙周炎是牙龈萎缩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长期牙菌斑堆积会导致牙龈炎症和牙槽骨吸收。牙周炎引起的牙龈萎缩通常伴随牙龈出血、口臭、牙齿移位等症状。治疗需通过龈上洁治术清除牙结石,配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等局部用药控制感染,严重者可能需进行牙龈翻瓣手术。
2、刷牙方式不当
横向用力刷牙或使用硬毛牙刷会机械性损伤牙龈组织。这种牙龈萎缩多发生在牙颈部,形成楔状缺损。建议改用巴氏刷牙法,选择软毛牙刷,配合含氟牙膏如舒适达抗敏感牙膏,必要时可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缺损部位。
3、牙齿排列不齐
牙齿错位拥挤会导致局部牙龈长期受压,影响血液供应。正畸治疗是根本解决方法,可通过隐形矫治器或金属托槽调整牙齿位置。治疗期间需加强口腔清洁,使用冲牙器和牙线辅助清理,避免使用牙齿美白贴片等刺激性产品。
4、激素水平变化
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波动会使牙龈血管通透性增加,易发生炎症性萎缩。这类情况需加强口腔护理,使用孕妇专用牙膏如斯利安叶酸牙膏,定期进行预防性洁牙。绝经后女性可咨询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激素替代疗法。
5、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存在牙龈组织薄弱的遗传倾向,即使口腔卫生良好仍可能出现萎缩。此类患者需避免吸烟等危险因素,每年进行牙周检查,早期使用胶原蛋白基质等生物材料进行牙龈增量手术效果较好。
预防牙龈萎缩需坚持早晚刷牙、使用牙线清洁牙缝,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洁牙。饮食上多摄入维生素C丰富的柑橘类水果和深绿色蔬菜,避免过硬过烫食物刺激牙龈。出现牙齿敏感时可短期使用脱敏牙膏,但持续症状超过两周应及时就诊牙周科,通过牙周探诊和X线检查评估骨质流失程度。糖尿病患者更需严格控制血糖,避免加速牙周组织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