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如何形成的
龋齿形成主要由细菌产酸破坏牙釉质引起,主要影响因素有口腔清洁不足、高糖饮食、牙釉质发育缺陷、唾液分泌减少、遗传易感性等。
1、口腔清洁不足
食物残渣滞留牙面形成菌斑,其中变形链球菌等产酸菌代谢碳水化合物产生酸性物质,长期作用导致牙釉质脱矿。建议使用含氟牙膏每日刷牙两次,配合牙线清洁邻面。
2、高糖饮食
频繁摄入蔗糖、糕点等精制碳水化合物,为致龋菌提供代谢底物加速产酸。酸性环境持续超过临界pH值5.5时,羟基磷灰石晶体开始溶解。可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餐间零食。
3、牙釉质发育缺陷
釉质发育不全或矿化不良使牙齿抗酸能力下降,常见于儿童乳牙或恒牙发育期钙化障碍。早期可进行窝沟封闭,重度缺损需复合树脂充填。
4、唾液分泌减少
唾液具有冲刷和缓冲作用,口干症、放疗后或某些药物会导致唾液减少,使口腔pH值持续偏低。可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分泌,必要时使用人工唾液。
5、遗传易感性
某些基因多态性影响釉质形成蛋白表达,导致先天抗龋能力差异。此类人群需加强预防性措施,如定期涂氟和抗菌漱口水使用。
预防龋齿需建立每日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两次、餐后漱口的生活习惯,限制高糖食物摄入频次,每半年进行专业洁牙和涂氟处理,儿童建议进行窝沟封闭。出现牙面色泽改变或敏感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早期龋损可通过再矿化治疗逆转,避免发展为需充填的龋洞。孕妇、正畸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可增加使用氯己定漱口水等辅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