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瘫可以用激素治疗吗
周围性面瘫是神经内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在周围性面瘫早期,通常可以用激素治疗。
面神经从脑干发源后,要经过一个骨性的管道,叫做茎乳孔,才能从颅内出来,分布到面部肌肉。面神经出现炎症后,会引起神经水肿,坚硬的骨性管道会对神经形成压迫,导致面部肌肉失去神经支配而出现周围性面瘫症状。在周围性面瘫早期如果适当使用激素,可以有效抑制神经水肿,对面神经的功能恢复是有好处的。激素治疗的时间应该越早越好,应该在出现症状24小时内即开始激素治疗。激素的使用与针刺疗法可同时进行。
但是,激素并非适用于每一个患者,首先,如果面瘫已经超过一周,神经水肿高峰已经结束,用激素意义不大;另外,要注意激素的副作用,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严重增生性骨关节病患者,结核病患者和感染未控制的患者都要非常谨慎,有些是禁止使用的。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面瘫面瘫什么引起的
- 2 什么叫面瘫面瘫是怎么引起的
- 3 什么是面瘫面瘫的原因
- 4 面瘫是怎么引起
- 5 面瘫是怎样造成的
- 6 面瘫是怎么来的
- 7 面瘫是由什么引起的?
- 8 面瘫是怎么造成的